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奇蹟能夠出現,一切有所改變。她盼望他們發現她,注意到她——送她去上學。
瑪琪告訴安妮她所聽到的訊息:“這一團的團長叫法郎。香邦,記住他的名字,找到他或許你就可以離開德士堡。”
安妮牢牢記住這個名字。她殷切期盼,久久等待的日子終於來到,全院都在傳聞:“他們來了。”
考察團來了,他們四處檢視居住環境,提出各種問題,試吃食物,趴下來看看老鼠洞。他們對此惡境咋舌,哇哇大叫。安妮跟在他們後面,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走遍德士堡每個角落。她看不清楚他們,只能搖搖晃晃追蹤他們的聲浪。整天在她心中裡只有一個念頭:如何鼓起勇氣,向這些貴賓開口。
調查已近尾聲,一切即將結束。考察團一群人走到黃色大門口,與德士堡的主管們握手道別。他們馬上就要走了,他們永遠不會知道,有個叫安妮的女孩渴望離此而去。她的希望從此像斷線的風箏,隨風飄去。
安妮不知道哪一位是香邦先生。為時已晚,良機將失,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辨認。
“收穫不少。”一個灰色身影這樣說。
“我們會盡快告訴我們的決定。再見!”另一個人影說著。大門嘎嘎作響,即將徐徐關閉。
她就要失去最後的機會了!突然,她全身投進即將離去的人群中。
“香邦先生,香邦先生!”她向全體團員哭訴,“我要上學,我要上學,請讓我上學吧!”她淚水滂淪,聲音顫抖。
德士堡主管想把她拖開,一個聲音阻止了他。“‘等一等!小女孩,是怎麼一回事?”
“我眼瞎,看不見東西。”安妮結結巴巴地說,“可是我要上學,我要上盲入學校。”
另外一個聲音問:“她在這裡多久了?”
“我不知道。”
他們問了一些問題後,然後離去了。
那一夜,安妮啅泣著入睡,她的“希望”如水中泡影,她確信自己已經完全失敗了。
幾天以後,一位老婦人步履蹣跚走進女宿舍。
“安妮,安妮,他們叫我快來找你。快整理好你的衣物,你快要離開這裡了。”
香邦先生幫助安妮註冊入學。她以慈善機構貧寒學生的身份,去離波士頓20里路的柏金斯盲入學校就讀。安妮。莎莉文終於如願以償,要去上學了。
臨行前,朋友們快速地幫她縫製了兩件衣裳。多年來安妮第一次擁有新衣服——一件是藍底黑色小花,另一件是紅色的。離別的日子。安妮選擇了喜氣洋洋的紅色衣裳。
自從住進德士堡以後,4年來的朋友們都到大門口來相送。沒有人擁抱她,沒有人與她吻別,但她們的叮嚀誠懇、殷切。
“要做個乖女孩。”
“等你學會寫信,一定要寫信回來——想想,我們的安妮,就要會讀、會寫……”
“不能像在這裡一樣,老是愛頂嘴。要聽話。”
“回來看看我們。”
馬車伕老丁扶著她坐在身旁。當“黑瑪麗”車聲隆隆離開德士堡時,老丁揮了揮手中的馬鞭,回頭指著徐徐而關的黃色大門:“安妮,走出這個大門以後,就別再回來了,聽到了沒?祝你一切順利!”
老丁的話別她記得清清楚楚,她將所有的祝福都珍藏內心深處,一生不忘。
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著馬車駛向柏金斯盲入學校,駛向一個新的環境,陌生的生活。安妮奔向她生命中的第二個機會。
第四十一節 第二個機會
學校生活開始了。雖然現實生活和她過去想像相距甚遠,但是,她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學校生活終於實現了。
安妮14歲,一個毫無社會經驗的青澀年齡,她不懂得讀。寫、加減乘除……她不知道英語、地理、歷史等名詞和它們的含義,一切都要和幼小的孩童一塊兒從頭開始學習,她的同學都是一些呀呀學語的幼兒或調皮的黃毛丫頭。
安妮摻雜在一屋子五六歲大小的小孩中,顯得格外老成,笨手笨腳。安妮和她們格格不人,痛苦萬分。一些女孩奉上“老安妮”的綽號來捉弄她、排斥她。
生活充滿了挑戰,她陷人困惑、失望、叛逆之中。彷彿一隻隨時應戰的鬥雞,昂首闊步,緊張戒備。每個晚上睡覺時,她都想放聲大哭,卻只能捶打著枕頭低聲暗泣:“我恨她們,我恨她們所有的人。”
時日一晃,數月已過,安妮學會用手指觸控凸起的字母閱讀,她學會使用盲文來讀和寫,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