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4/4頁)
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歌二百首》,都給翻爛了。除了外國民歌,我們也唱“文革”前的老歌。有一個女生愛唱《百靈鳥》,唱得特別甜,後來再聽專業歌手唱這支歌,都覺得沒她唱得好。
有一天晚上,一派人在院子裡唱歌——那時派系還很明顯。我們知青的院子在村南頭,那天月光如水,他們唱到興起,深更半夜也不停,把“二百首”裡會唱的都唱遍了,一首接著一首,裡面有大量的情歌,北美的,南美的,東南亞的,歐洲的。我們不唱的人在屋裡聽,大家聽得如醉如痴,沒有一個人說太晚了,別唱了。那是一場真正的月光音樂會。
“歌唱動盪的青春”(3)
馬:聽了你講的,我真有點後悔當初沒去插隊,你們比我們在兵團自由多了。不過我覺得你們村跟我知道的大多數知青群體不一樣,你們創造了一個小氛圍。你們在思想、政治、文化和性各方面都挺解放,這是不是和你們的家庭背景有關係?
葉:我想有關係,幹部子弟比較“不吝”。1966年底在北京形成的、對主流政治文化唱反調的“亞文化”,就是以幹部子弟、老紅衛兵為主體的。隨著大家下鄉插隊,城市青少年的“亞文化”被帶到農村來了。想起來很有意思,中國偏遠的鄉村給反主流的城市文化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各處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城市知青“部落”。現在文藝作品描寫知青生活,不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