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點兒不知所云,似乎很高深。看來它不如麥當勞起得好。
如今洋貨日益被國貨所取代,或引進,或合作,或合資。但洋貨們的中文大名卻可以一直啟發後來者。於是大量國貨的名字都跟來自國外似的,像澳柯瑪、海爾、波導、科隆。這些早就國產化的電器廠家還把自己打扮得跟個外商似的,就是利用了“洋名=揚名”這個原理。
詩歌將被簡訊拯救
手機是個人的便攜通訊終端,簡訊就成了最即時的聊天方式。如今的簡訊已經變成了一種文體,顯然這是科技進步造成的額外效應。這個額外效應首先就表現在語言的變化上了。
看看所謂的第一部簡訊小說《城外》(作者:千夫長)版權被一家做SP的公司花十八萬給買了。內容極其一般,無非是講男女之間圍城內外那點事兒,而且語法不通之處屢見不鮮。作為“第一部簡訊小說”,其粗糙性確實也算實至名歸了。而無論這是否算個噱頭,都很是刺激了那些企望在簡訊方面掙到名利卻苦苦掙扎在點選率溫飽線上的寫手。
簡訊受到手機客觀技術條件的限制,只能以文字為主,其內容多是笑話、祝語。經常流傳的那些笑話已是千人抄、萬人笑,專寫此類的戴鵬飛也因此成名。等到了春節等重大節慶,幾億人一起為了若干條簡訊抓狂,讓###有事沒事偷著樂。
戴鵬飛之所以成名,在於他幹得早。這時代凡是幹得早的,不是跳樓了,就是成名了。戴鵬飛沒跳樓,就成名了。而後來者根本沒這運氣,收入也越來越少。因為後來流行了DIY(自己動手)。大家一起來寫簡訊,按照點選下載率來獲取報酬,既自娛又掙錢。
很多簡訊都是順口溜,彷彿回到了詩經時代。不同的是這些簡訊詩歌如快餐般通俗,流傳迅速,消失得也快。好的簡訊被收藏,過時的簡訊被刪除。一種新的文體——簡訊體就誕生了。
簡訊體的主要特徵是:篇幅短,通俗,有趣,語言鮮活,反映當下。
這讓我想到了日本的俳句。那是一種短詩,以十七個音為一首。首句五個音,中句七個音,末句五個音。寫的是瞬間的感受、剎那當中的心靈投影以及頓悟般的意境。在日本有位被稱為“俳聖”的松尾芭蕉,他的代表作是:
古池,
一蛙跳入,
水的音。
這俳句翻譯過來就沒有幾個字了。這可能是最著名的俳句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文與言(6)
他的作品還有:
寂靜,
滲入岩石,
蟬之聲。
另有:
初寒雨,
猿也想披,
小蓑衣。
在中國,絕句和詞的文體與俳句近似。按照文化流傳的歷史規律,肯定是這樣:絕句是俳句的語文老師,管營造意境和修飾內容;詞是俳句的數學老師,司邏輯和算術。絕句最少二十個字,五字一句,共四句。而字數最少的詞牌是十六字令,只十六字,也有說是竹枝。但顯然,俳句作為一種文體是字數最少的。
可以說,日本的俳句和中國的絕句、詞就是那時候的簡訊體。但簡訊體不僅能容納這三者,還可以把民謠、歌詞、廣告詞等一一吸納。簡訊體可謂是第一種依託在通訊工具上發展起來的文體,而以前的諸多文體全都是依託在書寫工具上的。
美國意象派大詩人龐德受到中國古詩和日本俳句的啟發,寫下了《在一個地鐵車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翻譯過來,是:
在一個地鐵車站,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
溼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
可以想見,有朝一日,那些手機族簡訊粉絲在地鐵裡用自己的拇指撳上摁下,左刪右改。那不是在寫幾句玩笑話,而是在創作簡訊體參加大賽。他們那麼認真,完全可以和那些圍棋棋手的專注相比,忘記了下車。
我想預言的還是,中國詩歌將被簡訊挽救!
網語來得正是時候
語彙就是因交流而產生的,而網路就是一個大交流場。時不時出現倆新詞兒實在正常,根本沒必要像某些語言學家、新聞記者那樣急著去絞殺。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