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4/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一直對莊子情有獨鍾,以為靈感之泉,更是精神圭臬。那些仕途坎坷或無著的文人很容易就掉入莊子的溫柔鄉,再結合佛禪之法,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家園。
由此可見,《莊子》也是藝術人生的教科書,於是就有了于丹的心得產品。但在心得當中,莊子的精神並沒有得到獨特的闡釋,卻混同於孔子之道。
而老子哲學,曾以無為而治的思想贏得漢朝初期的國家哲學地位,直到武帝時。“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和莊子決不越俎代庖治天下的獨者思想恰恰相反。這樣的哲學很容易上升為宗教,因宗教就是孤者的宗教。宗教的前提就是要確認一個死亡之神的存在,而信仰的結果就是面向死亡而生成的喜悅。
一、儒與道(9)
有待與無待
對一個處於正常狀態下不想死的人來說,他的基本態度是:不知何時死,但有待於死。
那麼,無待於死會怎樣呢?
譬如有兩個人都是四十歲,患了同樣的慢性病症。
醫生對甲說:你只能活到六十歲;對乙,什麼也沒說。後來,甲真的活到六十而亡,乙呢,活到五十就死了。看來,甲比乙更幸福。實則不然。
甲時刻都在計算這二十年的光陰該怎麼度過,怎麼過都覺得不值。他經常夢見死神尾隨在他後面,老是踩他的鞋跟兒,還往他跟前扔西瓜皮。他焦慮於死神的腳步聲,即使白天在走廊裡也能聽見。他的這種生存狀態就是:有待。
乙不知自己能活多久,也就每天都希望明天能和太陽一同升起。到晚上,又和月亮一起睡下。他從來也不計算自己的壽命和死期,因為他不知道。他活得很快樂,和一般人沒啥兩樣兒。這就是:無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