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公開否則就會失去觀賞的意義,明星們的星光必須隨時隨地地照耀,才可以維持若干光年的距離。
那些生活照絕對是減弱了那些明星的光強度,使他們有了光學騙子的嫌疑。這樣的嫌疑多了,就成了大眾的記憶。
表演藝術家與戲子的區別
表演藝術之於娛樂,正如文學之於影視。從“大表演”的概念來說,那些在鏡頭前和公眾前露臉的,都可算作表演。像主持人,說相聲的,選秀的,網上影片裡的,跳鋼管舞的,歌廳裡的,KTV,MTV,《同一首歌》裡的,大馬路上抱抱的,地鐵裡賣唱的,都是。但表演並不一定就是藝術,而表演也不一定需要藝術。所以上述這些大可去演戲,去客串,去票。
從中國表演藝術院校出來的,叫演員。在香港演員培訓班出來的,叫藝員。香港沒有藝術院校,只有演員班,從一開始就很商業化。內地藝術院校,課堂上老師們教授理想的表演藝術,但下課了學生們就忙著考慮商業演出。
演員可走兩條路,一個是向表演藝術的雪山攀登,一個是向炒作的市場邁進。
後者需要花絮、八卦、緋聞及醜聞。他們靠演技博得名聲,無論如何作秀都和其職業氣味相投、相得益彰。不要責備他們,他們如看待表演之於人生那樣把作秀當成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會在聚光燈下留言板上頒獎典禮中驚鴻一瞥,留下自己的英姿倩影,努力成為轟動一時的戲子。
戲子這個詞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形容那些梨園人士的,後來他們升格為表演藝術家了。現在戲子一詞卻可以準確地定位那些明星,就在於他們把表演做成了黃金,把藝術弄成了狗屎。
而前者經常沉默,僅僅依靠角色和作品與人交流。他們沉默的原因是不適合講話,不習慣作秀,不能用平常的言語說出自己對時代的諷刺。這樣得罪人,有礙自己的事業,於是他們選擇性地繼續沉默下去,在最需要沉默與沉沒的時候沉沒並沉默著。
地下電影是一種對抗時尚的沉默方式,它竭力尋求反時尚的突破口,就像年輕人對父母時代的逆反一樣。到國外某個鄉村電影節上獲個獎是為了能在中國以更穩健的心態沉默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表演藝術家不做或少做(實在堅持不下去了的時候)廣告的原因。他們不想和戲子一個舞臺,將藝術降格為表演。同時,適當的沉默有助於藝術的發酵。也很少能見到他們有什麼娛樂新聞爆料,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因為他們不需要這樣的雞屎文章來存活。
影視文化中有這樣一個規律,那些影視藝術家在要贏得藝術名聲的時候會注重藝術,當他的藝術市場成熟之後就開始全神貫注地表演,而不斷透支自己的藝術信用。當這個輪迴發生之後,一個時代就算結束了。第五代導演被第六代替代了,接班了。然後就是新的輪迴。
當崔永元看到火暴的超女時,他說出了“收視率是萬惡之源”的話並開始了“我的長征”。但他可曾在《百家講壇》火的時候,說過此話呢?
就是這樣了。
後偶像時代
網路上又有了新偶像。有人說她是草根偶像,有人說她背後藏著一個極高明的策劃,有人說她是精神病的一種,至今無法命名……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策略(16)
然而,我要說,她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對映到大眾、網民的心裡,確實不是簡單的幾句諷刺比喻就能打發的。
從《非常6+1》到《星光大道》再到《超級女聲》,明星速成體系基本確立。但其共同的特點是媒體操縱。
看看《開心辭典》,看看《同一首歌》,我們已經產生了趕緊換臺的生理感受。
我們看夠了媒體的炒作,看夠了那些包裝出來的玩意兒,看夠了扭捏造作。
我們決心站起來對他們說:這些個玩意兒,我們也會。
越來越多的包裝和越來越豪華的炒作使得人們對如此而來的偶像產生了普遍的厭倦。
當我們一次次被這些明星大腕和他們的作品整得啞口無言時,我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
垃圾永遠是垃圾,哪怕它是上億人民幣打造的垃圾。
網路新偶像或許也是垃圾,但是低成本製造的垃圾,更有平民、草根氣息。
所以我殷切希望網路新偶像能從垃圾堆崛起,達到連好萊塢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正像行為藝術號稱“人人都是藝術家”一樣,在網路上,人人都可以是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