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兵法使兵與將比較固定,加強了軍事訓練,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強兵之方(2)
王安石認為宋軍的痼疾是“將非其才,議不得專”,省兵的關鍵是擇將。在擇將方面,王安石認為必須選擇文武全才,不可專賴武人。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他指出“先王之時士兼學文武,未有不學武事者”,因而各級官員都是文武全才,出則為將,入則為官,守邊、戍衛,都是士大夫充任,而今文武分家,文士恥於言武,武官短於知文,軍中兵將皆不解文言,不識禮義,戰則無策,居則無行,將守邊、戍衛的重任託付於此輩,如何得安!因此提高軍隊素質的關鍵是提高兵將的文化修養,培養一大批文武全才置於軍中。為了培養軍事人才,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恢復了仁宗時一度設定,但旋即廢罷的武學,選文武官員知兵者充任教授,招收武生,官給膳費,學習兵法戰策。
王安石認為武將也應精通兵書戰策,智略與勇力是同等重要的。因而他對武舉設墨義一科極為不滿,認為文官誦書多少還有點用處,武官只會背誦兵書,不識文義,則一無所用。與其招一些只會背兵書、不懂武藝的學究從軍,不如多招幾個精通武藝的武士。他還認為擇將不一定非得是武士,文士知兵者也可以為將。他堅決支援本是文官的王韶為將,使王韶終於完成了收復河湟的絕大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