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秀清以燒炭為生,生活極其困苦。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加上慢性疾病,楊秀清身材矮瘦,鬍鬚稀疏,而且眇一目,是個面有殘疾而體格虛弱的人。但此人抱負遠大,廣結朋友,仗義施財,情商和智商都特別高。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拜上帝會”危難之際脫穎而出,一裝成名,取得了“代天父傳言”的特權。至於蕭朝貴,是楊秀清山中燒炭的老夥計,其人性情兇悍,相貌兇醜,但對會門與楊秀清等人忠心耿耿。
1850年左右,洪秀全在拜上帝會內的地位日益得到鞏固,多次“預言”得驗(無非是裝神弄鬼說些某時某人要得病的“神言”),加之其本人知曉些治病偏方,日益被會眾渲染為“能令瞎者見物,能令啞者開口”的神人。同時,金田村的大財主韋昌輝家族也加入了會門,為拜上帝會增加了極大的物質基礎。不少學者講韋昌輝是壯族人,完全是以其“韋”姓揣測。韋昌輝也是明末從廣東遷到廣西的客家人後代。在所有太平天國的高層頭目中,基本是客家人。至此,筆者簡述一下“拜上帝會”重要成員中的“客家人”構成情況。
筆者十多年前從天津初到嶺南,對“客家人”這個概念十分模糊,以為是廣東的一個少數民族。其實不是。客家人是中原漢族南遷後形成的一個特殊支系。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南定百越,他派幾十萬大軍進軍嶺南,修靈渠,滅蠻族,由此就把漢族的文明之花散播於五嶺以南。其後,每逢中原戰亂,朝代更迭,就有大批民眾扶家攜口南遷,由黃河流域到江淮流域,由江淮再遷至贛閩粵的廣大山區,與當地畲、瑤等少數民族打打殺殺,來來往往,最終形成了一個“客家”群體。“客家”,取自“客而家焉”之意,最早出自晉元帝詔書,而實意的“客”是從少數民族口中而來,相對於當地土著,這些外來漢自然是“客家”。
客家人一直保留著濃郁的中原傳統文化,即使今天的語彙中仍舊保留了許多古詞語,可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其傳統守禮重義,好學講理,耐勞耐苦,堅忍不拔,確實具有中國古代河洛精神的遺風。明末清初之際,由於滿清入關後推行的民族壓迫政策,大批廣東、福建地區的客家人西遷至廣西,在武宣、桂平、平南、貴縣、陸川、藤縣等地區居住,或墾山,或開礦,努力求食,艱辛生存。不僅來自廣東花縣的洪秀全、洪仁�⒎朐粕絞強圖胰耍�烙謨�械穆��強圖胰耍�鈽闈濉⑾舫�蟆⑽げ�浴⑹�錕�⑶厝嶄佟⒗滴墓狻⒒莆慕稹⒃�煅�⒗鈽慍傘⒊掠癯傻鵲齲��際強圖胰恕L乇鶉煤筧絲�鏡氖牽�紫擾扇稅遜朐粕階テ鵠吹耐踝饜率強圖胰耍�蜓固�教旃�腦���嗆�系目圖胰耍�恢弊魘�魑拇舐釤�教旃�那迥┢裘傷枷爰一譜襝芤彩強圖胰恕I鮮蘭�50年代,有學者“考證”說石達開、韋昌輝、林鳳祥、李開芳(後兩位是太平軍“北伐”主將)皆是廣西壯族人——此說完全是根據當代居村人員現狀的“揣測”,如果石達開、韋昌輝是壯族人而非客家人,他們二人不可能進入太平天國最高決策層。特別是韋昌輝,堂堂“六千歲”,僅居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之後,如果不是客家人,萬萬不能擁有這種地位。有學者總以他姓“韋”而誤認其為壯族,實是犯了“經驗性”錯誤。
即使在馮雲山被逮前後,洪秀全也沒有想過真的要“造反”,廣西的“來土之爭”,正是導致“金田起義”最直接的催化劑。
何謂“來土之爭”呢?金田起義前,在廣西桂平、貴縣、武宣、平南(潯州治內)等地,一直存有大規模的武裝械鬥。所謂“來人”,主要指從廣東遷入廣西的講客家話和廣府話(白話)的人,所謂“土”,主要指久居廣西當地的土著居民(包括漢人和少數民族,主要是漢人)。由於廣東客家話和廣府話(白話)不同於廣西當地的“土白話”,當地人也稱“來人”為“講客的”,稱土著為“講土的”。“來土之爭”絕非民族之爭,因為廣西本地的壯族、瑤族並無鮮明立場,有些人支援“來人”,有些人支援“土人”。廣西這地方由於久在“化外”,民間械鬥一直是流行的“民俗”現象。特別是道光末年土地兼併劇烈、內部矛盾激烈的情況下,大批廣東、福建、湖南遊民進入廣西,造成了地少人多的局面,官府有時又暗中慫恿當地土著與遊民爭田,故而樑子越結越深。為爭一口井、一塊田、一個媳婦,整村整村的人互相持械仇殺,有時一打成年累月,你來我往,你殺光我半村人,我再拉人殺光你一村人。男女殺掉不說,還把對方的孩子搶走賣掉,房屋付之一炬,整村燒成白地,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這種大規模仇殺之中。
道光二十四年,桂平縣金田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