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度消費。這種非正常的消費理念,或許與當代年輕人缺乏理性的消費觀念、缺乏科學的理財策略。
一位朋友說起上海人對奢侈品的熱衷,“大多都出於一點虛榮心。上海的女孩子喜歡攀比,一個辦公室的人會非常注意誰穿了件新衣服,衣服是什麼牌子的。另外,上海女孩天生喜歡比較奢華、考究的東西,所以她們會省吃儉用為自己買名牌。” 。。
過度消費(3)
一位在LVMH集團上班的女孩表示,像她們這樣供職於世界上最大奢侈品集團的女孩,雖然薪水未見得高,但工作中接觸的都是一流名牌,而且老闆也會要求職員具備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品味,所以她們都非常在意自己的行頭,絕不會買假貨。 衣服可以到小店裡淘一些名牌衣服,比如BCBG之類。因為服裝大半是工廠裡出來的,基本上屬於真貨,但是手袋等配件就一定要是真正的名牌。
因此,很多奢侈品品牌在上海都有明確的銷售目標,因為在這裡,再貴的東西也賣得出去。
如果一種行為不是個別行為,而是一種社會現象,那麼其後面很可能有整個社會或者階層的價值觀支援。過度消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可能反映了某種社會思潮。但是這裡必須有一個前提,即這是主觀上的過度消費。
造成過度消費,除了主觀方面的非理性因素,也有客觀方面的因素。如果給定一個社會的統一的價值觀,在不同的條件約束下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消費比例。超過社會平均水平的那些人可能會被認為是過度消費者。
過度消費究其原因:一是生產力水平提高與商品經濟發展,為消費觀念演變奠定了經濟基礎;二是人們相互仿效、競相攀比的現象越來越濃,為消費觀念演變釀造了社會心理環境。
比如攀比的虛榮心理作祟,因為周圍的人都有小車,自己沒有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還有就是自身本性的享受和奢侈造成,騎腳踏車要費力氣,騎摩托車要在風雨中穿梭,當然比不上小車裡舒適。如果從這個層次上來理解過度消費,也許我們可以理解更加深刻。
推動過度消費的動力,除了人們心理因素之外,社會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銀行、工商、企業、商場等等單位幾乎把推動消費作為頭等大事,他們希望每一個消費者都投身到新消費運動中來,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全面參與新消費運動的滌盪和洗禮,積極承擔起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倡導科學、和諧、品質、情趣和理性的新消費觀念,為全社會樹立起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文明消費的新風尚而積極努力。但是,在消費經濟條件不夠的狀況下,是很難做到以上科學消費觀的,及至的後果也許是非理性的過度消費。如果人是完全純粹的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就不會有人搶劫、殺人、吸毒、販毒等等。所以人不是純粹的理性人,似乎還有那麼些“血性衝動”隱藏在人們心靈深處。一旦衝動佔據消費的主導地位,那種理想的科學消費觀則成為一種描摹出來的藍圖,和設想中的美好願望。在持卡消費過程中,這種非理性的不確定因素表現的特別活躍。在購物或套現以前,某些人會處於理性狀態,但是在操作過程中,過度消費的衝動則會湧現,但是,當揹負起債務時,則又會陷進自責、後悔的理性反思中。但是,這種過程,對某些卡主來說成了週而復始的遊戲,由此,難免成為卡奴。
針對這種交雜的矛盾現象,在提倡積極消費的同時,也有些國家因為信用卡透支太厲害,提出控制過度消費,法國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在法國,有一種自我嘲弄的民間諺語是這樣說的:“我們沒有石油,但是我們有頭腦”。理性的消費,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應該都是提倡的。一個理性人本來不應該過度消費,但那些隱藏在人們心靈深處的“血性衝動”常常作怪,所以說非理性是過度消費的基礎。
信用卡消費很便利,但沒有人會給你提供免費的便利;消費的嚴重透支,其實就是負債消費,而為自己的負債而淪為還債的“卡奴”,又有什麼可冤、可屈的呢?而這個成為某個消費物件的奴隸的“禍”,其實不是別人惹的,而是自己惹的。
消費倫理(1)
第五章 卡奴的本源問題
第二節 消費倫理
也許過度消費應該是指超過正常生活開支的消費。理性消費似乎是指量力而出的正常生活開支的消費。
消費主義在19世紀末的美國已經出現,但當時的消費衝動還主要流行在上層的少數人士中,以一種低層次的“炫耀”行為來體現自己的身份。到了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