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投進郵筒裡的,所以不知道結果怎樣。”
可是這是逸龍先生編的謊話,實際情況是,阿米不再通訊了,而是決定偶爾見面。逸龍先生想,如果照實了說,讓正讀小說的阿照產生母親在跟人越軌幽會的錯覺就不好了,因此才撒了個謊。
阿照初次聽說自己母親的浪漫史,淘氣地瞪大了眼睛。
“這就是人類的生活,各種情感與理性糾纏在一起,依感情行事會鬧出極不體面之事,依理性行事又會變得僵化從而苦惱自身,這便是孟子之禮;有時剋制是很重要的,這便是所謂的人類的風度。人只在該吃的時候吃,若是不停地動嘴,或者流口水,那就成了狗了。即使肚子餓了,也要等到開飯時間,這也是禮,故而孔子曰非禮不食。”
“噢,可以開啟飯糰了嗎?”
父親大聲地笑了。父親以為透過這番話已經將男女交往的道理委婉地指點給了女兒,可是對女兒來說,尚未體驗的戀愛與讀得過多的小說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
父親吸著煙的工夫,日頭有些偏西了。兩個人幾乎是手拉手地在公園裡走著。
兩個人買了母親愛吃的甜豆回到家裡。
“隔壁的妹妹主動過來幫我做了一天大掃除呢,早知道這樣,我就讓你們父女倆幫我幹了。”
阿米頹喪地一屁股坐在飯桌前。
漢文先生大笑起來。
“太好啦,太好啦,這就是緣分啊。與人交往是沒錯的,只是必須有節有度才行啊。”
——未完·絕筆——
1951年10月,於千葉大學醫院
奇人與奇書(1)
本文並非日語原版中的文章,為使讀者全面瞭解陶晶孫其人,故收入中譯本。——編注
——陶晶孫及其《給日本的遺書》
高建國
一。被冤屈與被遺忘的海外赤子
被歷史遺忘的人物好似陳釀美酒,一旦揭壇便溢香滿室。
隨著寬鬆和諧的文化氣氛展延,又一位上世紀30年代著名文化人物,以其獨特的文學作品與精彩的人生故事,粲然出現於國人面前。他就是抗戰期間在上海從事“反戰間諜”工作,1952年客死於日本的著名作家陶晶孫先生。
陶晶孫與郭沫若先生為連襟。陶晶孫的日籍妻子彌麗(佐藤操),即郭沫若日籍妻子安娜(佐藤富子)的胞妹。
陶晶孫用日語寫就的傳世之作《給日本的遺書》,曾以優雅幽默的日式散文與深刻豐饒的哲理內涵,風靡日本讀書界,影響了戰後一代日本讀者。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伊藤虎丸先生為此評論:“陶晶孫實際上是與魯迅有同樣意義的作家”,日本著名作家澤地久枝女士,則把陶晶孫譽為“中日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
作為一個文化人,陶晶孫多年來對文化事業作出的貢獻傑出而多樣。
上世紀20年代,年輕的陶晶孫在日本留學期間,以日語描寫少年畸戀女教師的性心理新潮小說《木樨》,不僅為中國現代派小說開山之作,也堪稱日本新感覺派文藝作品之先聲。
上世紀30年代,陶晶孫在上海主編的“左聯”機關刊物《大眾文藝》,曾被郁達夫、錢杏村、夏衍等譽為“中國左翼文化的堅實堡壘”,為中國新文學史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而陶晶孫與日本著名左翼作家尾崎秀實合譯的《蜂起》,則打破了中國現代戲劇集在日出版日譯本的零紀錄,併成為蜚聲國際的《國際無產階級文學選集》名著之一。
陶晶孫受夫人彌麗協助,創辦於上海的“木人戲社”,曾為中國三四十年代風行一時的新型木偶諷刺劇拉開序幕(陶著《勘太和熊治》上演時,由彌麗夫人親自制作木偶)。
然而,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陶晶孫卻由於複雜的人生經歷,在自己的祖國長期蒙受“文化漢奸”的惡諡。1981年出版的《魯迅全集》更以權威註釋把他稱為“漢奸”,打入另冊。
掀開塵封的歷史帷幕,為陶晶孫討還清白的人,是他在中國的胞妹——人民教師陶瀛孫。
陶瀛孫深知其兄品德高貴,不相信他會在抗戰期間當了漢奸,便以老病之身帶著其兄的哲嗣,親往北京有關部門申訴。陶晶孫的昔日朋友、文化部老領導夏衍,遂在生命最後階段,吐露中共情報戰線長期遮蔽的一段隱情: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情報戰線負責人潘漢年,因陶晶孫具有諸多日本關係,便委派陶晶孫以“落水”假象,打入日偽系統從事情報工作,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