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會診”得出了結論:在國內養成的不良習慣是不文明行為的“病根”。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 什麼是習慣(3)
葛曉音代表分析,早期出國比較多的是一批暴富起來的人和各級官員,雖然這些人有錢或者有權,但是他們身上的種種不良習慣卻令人不敢恭維。葛曉音代表至今仍記得新中國成立50週年大典上看到的難忘一幕——
“我們幾個北大的代表有幸坐在觀禮臺上觀看長安街的###表演。###結束,觀禮臺上的人們起身後,觀禮臺地上一片狼藉,麵包、空瓶子扔了一片。我們大聲喊住這些人,想讓他們把垃圾帶走,可是根本沒人理我們。再看旁邊的使館代表的觀禮區,仍然和表演開始之前一樣整潔。”
葛曉音代表說,能夠有資格登上觀禮臺的,應該都不是普通人,但他們的文明程度實在與他們的身份不相符。
還有一些習慣和做法,屬於兩種文化間的差異,中國人習以為常的,到國外就成了忌諱。許智宏代表說,我們的國人常常喜歡相互談論各自的收入、家裡的住房條件。即使初次見面,也會有熱心人詢問獨身女子結婚了嗎,有孩子了沒有。但這些“熱心腸”到了國外就會讓外國朋友認為沒有禮貌,甚至反感。有人以為這是東方人的習慣,東方文化的產物。但日本同為東方國家,日本人卻不會問你過於私人化的問題。
馬文普代表曾在北歐留學和工作了八年,並訪問過六十多個國家。他從公民的行為習慣講到了公民素質,說:提高國民素質第一靠教育,第二靠制度,第三靠監督。他說,旅行社、單位、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展開文明教育,形成一個處處講文明的社會環境。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裡有習慣,哪裡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神經體不僅可以有天賦的反射,而且在活動的影響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也就是說行為的習慣性越深,反射性就越強,習慣是刺激與反應的穩固聯結。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有不良習慣的時候,你應該想到是他的神經系統在工作,很頑強地表現出來。但是,這個神經不僅可以有天賦的反射,另外神經體在活動的影響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這就是說,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多有意思呀。
烏申斯基還說:“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我概括一下就是:你如果養成了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你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這就是習慣。
二 習慣的重要性
其實,剛才講的問題當中,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就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有了一身好習慣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有了一身壞習慣的孩子會讓人一生都不能放心,甚至不得安寧。
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平時總是丟三落四。電影演員徐帆寫過一件事,她與馮小剛、劉震雲去乘飛機,到了機場,要辦登機手續了,這才發現身份證沒帶,只好返回家裡去找,氣得馮小剛痛罵徐帆。
其實,這類事情大家生活中或工作中都有體會。你能不能擔重任,能不能讓人放心,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
我發現愛因斯坦這個人不僅是個科學家,而且是個思想家。他說:“什麼是教育?當你把你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你說這話說得多麼機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一個人碰到事情的時候,不可能說“等我想想我受過哪些教育,老師怎麼說的,我想想……”那肯定不行,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質。什麼是忘不掉的?習慣就是忘不掉的,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行為、穩定的行為,它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的聯結。比方說,一個人見了人就問好;做錯事,一定會道歉;辦重要的事一定要確認等等,這就是習慣。
伊拉克戰爭有個特點,由於失誤,美國兵打死英國兵挺多的,但是英國兵打死美國兵並不多。你說這美國兵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