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心裡話,我有時也為自己的作品缺乏學術色彩而自卑,直到聽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朱小蔓教授的一番話,這種自卑心理才稍稍有了一點兒好轉。朱小蔓教授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她說,國際學術界對於什麼是學術有了新概念,教育研究的正規化不能只以論文著述為標準,發現新知識、應用新知識、綜合新知識、傳播新知識都是學術。我不敢說自己發現了新知識,但我敢說在我的作品裡,應用、綜合和傳播了許多新知識。《孫雲曉教育作品集》最適合的讀者是中小學生的教師和父母,也較為適合基礎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員閱讀。
當然,八卷本的《孫雲曉教育作品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幾十年的辛苦積累。說到辛苦也不光是作者一人,許多學者的合作、編輯的加工和出版社的推廣,都是不能忘記的。在此,我誠摯地感謝我所在單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我多年來的鼎力支援,感謝郗傑英、劉秀英、孫宏豔、鞠青、趙霞、陳衛東等同事給予我的無私幫助,感謝鳳凰出版集團的總經理陳海燕先生貢獻的寶貴智慧,感謝北京出版社、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以及北京樹人天地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友情合作。
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江蘇教育出版社各位社領導對本作品集的支援,感謝出版專案負責人金月皎女士,特別感謝何莉、馬蘭崢、王豔平等編輯,是她們嘔心瀝血的勞作,才使《孫雲曉教育作品集》與廣大讀者見面。
書的出版既亮出了思想的旗幟,也立下了爭論的標靶。改革開放的時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我期待著思想的激盪乃至撞擊。
孫雲曉的聯絡方式如下:
部落格:blog�sina��cn/m/sunyunxiao
網站:sunyunxiao�youth�cn
郵箱:9999syx@163�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三環北路25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郵編100089
2006年11月23日於北京
一 什麼是習慣(1)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定義來闡述: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聯結。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的行為,並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習慣,也一定有些不好的習慣。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學歷的人都來應聘。這些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面試。
這些年輕人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準十拿九穩了。
沒想到,這一面試出問題了。一見面,總經理說:“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兒急事,要出去十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老闆走了,年輕人一個個躊躇滿志,得意非凡,閒不著,圍著老闆的大寫字檯看,只見上面檔案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摞,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
十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沒有啊?我們還在等您啊。”老闆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哎呀,這些年輕人一聽啊,捶胸頓足。他們為什麼這麼感慨呢?他們說:“我們長這麼大,就很少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想想看,我們哪個家庭、哪個學校,經常進行這樣的教育?翻東西,是兒童時期的一種習慣,是一種好奇。小孩兒去串門,看到人家的抽屜,挨著個兒地翻。爸爸媽媽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媽媽的包。但是,對兒童來說,這是一個特點,不是一個缺點,他就是好奇,他的社會化程度很低,他還不知道要尊重別人。
這個就是教育的欠缺。如果大人不及時糾正和教育,孩子翻慣了別人的東西,就成了習慣。
美國有個說法,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他們測算是21天。當然,21天是一個大致的概念,只能養成一些簡單的習慣。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