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概括是深刻的,並有許多個案足以證明。如犯有搶劫、盜竊、傷害、殺人等罪刑的罪犯鄧車生,家庭富有,從小就吃香的,穿新的,用好的,玩高階的。他5歲吸菸,6歲喝酒,7歲打牌,8歲賭博,10歲坐館子,12歲進舞廳,14歲親(吻)姑娘,15歲會嫖宿,由此養成三大惡習——嫖、賭、逍遙。他對朋友說:“嫖、賭、逍遙我從小養成,對我來說像煙蟲酒鬼對吸菸喝酒一樣成性成癖,像人吃飯、穿衣一樣需要。”

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不同的童年造成了傑出青年與死刑犯青年之分,更造成了健康青年與病態青年之分;而這“不同”的基本點之一就是行為習慣的不同。

二 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1)

《現代漢語詞典》對習慣的解釋是:“習慣就是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有重視孩子健康人格培養的傳統。被譽為“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段古語用白話翻譯過來,意思如下:

君子的品行是: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來陶冶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安定寧靜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想要學習必須心靜,想要有才能必須學習。不學習就不能擴充自己的才能,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學業。放縱懈怠就不能勉勵自己專心致志,輕薄驕躁就不能陶冶自己的品性。年齡與時光一同流逝,意志與歲月一同遠去,理想不能實現,不能有益於社會。像枯草一樣凋落,空白悲傷地固守著簡陋的房屋。想要改變(回覆到過去)又怎麼來得及。

我的一位朋友給孩子起名為“寧遠”,便是取諸葛亮的意思,即“寧靜致遠”。大家想一下,自然會悟出道理,如果沒有良好習慣為基礎,任何理想的大廈都難以建立起來。

中華民族一向重視兒童教育,尤其重視良好品德的培養。《周易·彖傳》中說:“蒙以養正,聖功也”,意思是說,在童蒙的時候,加以正確的誘導、教育和啟迪,這是聖人的功業。

可是,兒童的“蒙養”該怎麼養?“養正”又怎樣才算正呢?2004年2月26日,###中央和國務院頒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對小學生重點是規範其基本言行,培養良好習慣。”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因為養成好習慣終生受益,養成壞習慣終生受害,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問題的複雜性在於,應當培養什麼樣的習慣?應該怎樣去培養?

事實上,許多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常常感到千頭萬緒不知從哪裡入手,一著急便容易滔滔不絕講起大道理來。我估計,今日父母對孩子講的話中,至少一半以上是廢話。孩子聽不懂,或聽懂一些也不知該怎麼做,甚至因父母嘮嘮叨叨而倍加反感,父母的話豈不是成了廢話嗎?

兒童教育若想有效,必定是具體的、形象的、明確的。做過四十多年小學教育的特級教師孫蒲遠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男孩子對任課教師沒禮貌,經過孫老師的耐心啟發,他決定去向那位教師認錯。孫老師問他:“你怎麼認錯?”男孩說:“我向老師鞠躬,說對不起!”孫老師不放心;請他演習一遍。於是,男孩一邊認錯一邊輕輕點了一下頭。

孫老師搖搖頭說:“你這叫點頭,不是鞠躬,表達不出誠意。”說罷,孫老師站直了,深深地躬下身子,為男孩示範了一遍鞠躬,並讓他反覆練習。

這個男孩子頭一回懂得了什麼叫鞠躬。他誠心誠意的道歉也讓那位任課教師很受感動。

從一個男孩學會鞠躬的故事,我們感到“蒙養”與“養正”的重要性。中央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應遵循的原則之一,是“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

二 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2)

在中國的國學啟蒙讀物中,既有深刻而博大的思想,也有細緻入微的規範。在這裡,我願向父母朋友推薦清代李毓秀撰寫的《弟子規》,這本當時非常通行的蒙學課本,曾被譽為“開蒙養正最上乘”。當然,歷史上“最上乘”的蒙學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道士技能

道士技能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142萬字
海棠無香

海棠無香

淘氣
遊戲 完結 13萬字
清殤·夜未央

清殤·夜未央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50萬字
步步為贏

步步為贏

不言敗
遊戲 完結 53萬字
大唐魔法師

大唐魔法師

冷如冰
遊戲 完結 150萬字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連過十一人
遊戲 完結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