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兒童世界。我相信,這裡只是兒童世界的一個角落,雲曉還會繼續給我們展示他看到的那個精彩的世界。
我們期待著。
朱永新
2006年9月4日晚於姑蘇滴石齋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一位跨世紀新教育的忠實守望者(1)
在世紀之交中國教育觀念和思想的改革程序中,孫雲曉無疑是一位領軍人物。從20世紀90年代掀起的“中日夏令營”風波,到本世紀之初關於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奔走呼喊;從“分數是學生###”的評判,到“家長應該稱父母”的提議,孫雲曉關於當代教育的話題常常引起社會強烈的反響,也震撼著眾多父母和教育者的心靈。他以一位作家的敏銳,加之青少年理論工作者的深邃,更加以對青少年那種理性的、透徹的愛,在對當代青少年生存、學習、發展環境及狀況深入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青少年權利價值、關於當代教育思想觀念的精闢觀點,也尖銳、強烈地批判了與時代發展相背離的現存教育在觀念、體制、方法等方面的誤區與弊病。孫雲曉的一系列教育作品,是他對當代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的真誠、系統的建議,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論總結和闡述。
閱讀孫雲曉的教育作品,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於青少年兒童的信任和關愛,感受到他對當代教育深深的憂慮和反思,更能夠領悟到其理論上的深刻及其獨有的思想魅力。
首先,孫雲曉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批判性。批判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一切有價值的思想理論的共同特徵,是一種理論的力量所在。是孫雲曉關於中日孩子夏令營的思考和吶喊,給了國人以“孩子的教育與綜合國力”間重要關聯的警醒和深思;是孫雲曉關於孩子與父母之間位置、關係,乃至稱呼等全方位的、多次反覆的言論發表,讓更多的國人更急迫地從兒童權利的視角去審視親子關係,去反思在教育過程中自身的態度和方式;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是孫雲曉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進行的關於中國少年兒童學習壓力、身心健康、同伴關係等生存狀態的多項調查,提醒國人重視孩子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狀況,並從兒童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角度,進一步認識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了“德育為什麼成了一壺燒不開的水?”、“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的重要思想。作為一項研究成果,問題的提出、研究的設計、結果的分析、對策的建議,都立足於對現實兒童成長問題,對教育,特別是家庭和社會教育中誤區的質疑、反思、批評,都滲透和體現了一種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對教育的反思是社會整體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反思與批判視角不一,多種多樣。在眾多的批判聲中,孫雲曉的批判不僅尖銳犀利,而且緊緊抓住了現存教育的根本弊病,即對少年兒童自身的忽略。自古以來,教育就是人類繁衍、傳承知識技能的社會性行為,教育以社會為本,強調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這正是傳統社會中教育社會功能的一種定位。正是這樣一種過分強調,往往忽略甚至扭曲受教育者的個體人格,以至於釀造出中國教育的種種悲劇。孫雲曉對傳統教育的批判涉及方方面面,但其核心緊緊抓住了這一根本問題,這也就使其批判在理性、價值、系統等諸多方面具備了理論批判表現在內涵上的生命力和力量。
其次,孫雲曉的教育思想核心價值明確,凸顯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兒童權利觀念。近年來,孫雲曉經常發表一些教育批判或問題的文章、言論,有的甚至震動社會;他還提出了不少積極的教育建議,有的十分生動具體。我們在《孫雲曉教育作品集》中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內容。認真讀下來,你會發現,孫雲曉的教育批判和建議中,一直有一根主線,即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兒童權利觀念。平常在我們眼裡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在孫雲曉那裡,就有了新的發現,關鍵是他有一種不同於傳統教育者的視角——兒童視角。他善於從兒童自身出發,去觀察思考教育,去認識教育過程中的各種關係。這就使他有了不同於一般的視野,也使得他的教育論述具有了面向未來的超前性和創新性。社會的發展和變遷直接影響了教育的功能、使命、目標;也影響了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根本關係。現代社會以人為本,強調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主動性和自由充分發展的功能,教育的目標逐漸定位於促進個體的持續性發展,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