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千鈞啊!所謂老師懂教育,只是說老師經過了教育方面的專業學習,是狹義的。而廣義的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響的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辭海》),它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三部分。雖說學校、社會、家庭需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有一定的分工,但這三部分又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忽視了哪一方面的教育都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以震驚全國的海淀區藍極速網咖焚火案為例,縱火者均是未成年人,作為直接的犯罪者,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而反思的卻應該是我們:首先這種不規範,甚至違法的黑網咖的存在就為火災留下了隱患,這是社會乃至政府監管部門推卸不掉的責任;其次,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品德與學習習慣,再加上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疏於管教,顯然“養不教,父之過”,家庭培育了一顆危險的“火種”;而正值學齡的孩子離開學校在社會上游蕩,在網咖裡度過本該在課堂學習的大好時光,無形中把一顆危險火種送到了留有隱患的起火點,學校也難辭管理不嚴之責(作為年級組長,我對班主任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學校早上7∶40上課,發現有學生未到校,7∶45前電話一定要打到他(她)家裡,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孩子的行蹤)。從這一案例不難看出,24人死亡的嚴重後果表面看起來是三名未成年人釀成的悲劇,但他們何以小小年紀就如此“無法無天”?追根溯源的話,家庭、學校、社會都脫不了干係。
說到教育領域的社會責任,可能是出於多年從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敏感,我欣喜地注意到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開始狠抓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開始,很快就延伸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慶幸,國家和社會把更多的目光,更大的精力投向了寄託著中國希望的下一代。《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向全社會發出了動員令,文化部很快就開始清理對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的文化市場,黃書、黃碟、澀情、暴力等都在嚴打之列;隨後,公安部又在全國範圍內打擊淫穢澀情網站專項行動中屢屢告捷,封殺了一個個黃色網站,制裁了一批網上傳黃的犯罪嫌疑人。這些行動淨化了文化市場,宏揚了網路文明,有效地杜絕了給孩子們造成的視覺汙染和靈魂汙染,對此我拍手叫好,因為這是社會教育地位和水平的提升。雖然嚴格來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當全社會都來關注和重視對未成年人,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時,那麼無疑對於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都會起到很好的促進和引導作用。
我多年在學校做的是專職教育,但是我今天正在研究的卻是家庭教育,因為在工作實踐中我越來越認可這樣一個觀點: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是家庭教育的引申,是家庭教育的補充,是家庭教育的完善,是連線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樞紐,而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鏈條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不知在何時何處看到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的說法。我不敢苟同,因為誰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家庭薰陶、父母影響已經在孩子身上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而孩子走進學校,尤其是走進初中、高中,已經是在一定教育基礎上的繼續教育了。至於有人把“延續”理解為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檢查督促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背誦默寫等,這恰恰是今天中國教育的可悲之處,我認為是不應該的,不正常的,但對今天來說卻又是無奈的。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這是孩子必須接受學校教育的理由之一。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它的教育方針,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備的,作為從教人員的老師也是家長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為主,家長透過言傳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為來影響、感染孩子。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時,也在教育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對待朋友或敵人,怎樣微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孩子都有意義。”而學校教育則是以系統的理性教育為主,無論是做人的道理,還是眾多學科的學習,都要引導學生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學生領進科學的殿堂,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人文素質和科技素質。這種“引申”的功能必由學校擔當。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