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我也曾對此有過質疑: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父母自身很優秀,無論個人品質還是學業和事業,都無可挑剔,但他們的孩子卻一身的毛病,懶散、任性、不愛學習……父母一籌莫展,老師也備感困惑。“那麼溫文爾雅的父親怎麼有這麼一個兒子?”“爸爸博士,媽媽碩士的孩子怎麼就不愛學習呢?”看來孩子的品行優劣單純從父母遺傳和影響上找原因是不夠的。
在一次我和正在人民大學哲學系讀書的兒子交流時,兒子提醒我:“媽媽,你不要把影響和教育混為一談,這是不能夠完全替代的兩個概念,家長本身很優秀而教育失敗的大有人在。今天的家長哪個不望子成龍啊!哈佛女孩劉亦婷其實就是她父母親遺傳——影響——教育的一件成品。”隨後他給我介紹了他大學同宿舍的一個“驚人相似”的現象(兒子原話就用了“驚人相似”四個字):他們宿舍共6個人,除他一人是北京的以外,另5位同學分別來自四川、湖南、雲南、貴州,且都來自農村和貧困山區,但都是當地的狀元或全村惟一的大學生。這並不為奇,人民大學嘛,作為名牌大學,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沒有點兒真功夫還進不來呢!兒子認為奇的是,這5位同學每人家裡都至少有一位老師,或父親,或叔叔,或哥哥。他們有的在村裡鄉里當民辦教師,有的在山外面的大學裡執教。兒子在和這些同學的朝夕相處中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給他們的影響就是兩個字:質樸;而對他們的教育也是兩個字:讀書。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淳樸農民們深刻了解知識與命運的關係。可以說就是這四個字成就了這些孩子,了卻了他們的心願,而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比城裡那些“為愛傷透了心”的父母們有著更深刻的內涵。
與兒子的一番探討,使我意識到,單純說“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長的影子”不是不對,但不完整,不全面,還應該補充一點:在孩子身上能找到家長教育的痕跡。於是一個觀點在我頭腦中逐漸清晰起來——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長的影子或家長教育的痕跡。大量活生生的個案驗證了我的觀點。
個案一 單親家庭照樣出好孩子
張思宇,我所任教的北英中學初三年級學生,品學兼優,全面發展。上初中三年來先後擔任班長、少先隊大隊長、學生會主席;獲學校一等獎學金,區級優秀團幹部,北京市三好學生。他的行為表現讓老師們由衷地讚歎,讓同學們發自內心地折服。張思宇本身並沒有多聰明,但對知識的渴望使得他學習自覺性強於同齡人。與那些被動學習的孩子相比,他學得雖然辛苦卻津津有味,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卻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他喜繪畫,練書法,愛讀書,學攝影;是學校運動會二百米、四百米中長跑冠軍;每日放學必踢半小時足球;利用週六參加人民大學小記者培訓班並取得小記者證;除了他個人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以外,班級工作井井有條,學校各項活動都少不了他的組織和參與;不管學習成績多差的同學找他問不懂的問題,他都有求必應,耐心細緻地解答。他的一身正氣,他的多才多藝,他那永遠充滿活力的精神面貌,使我這個帶了他三年的班主任在他的畢業鑑定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一個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的好苗子。
這樣一個好孩子,他的家庭背景卻不盡如人意。父母在他上小學一年級前一個月離婚,張思宇從此離開了爸爸媽媽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人們都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或缺少關愛或更多的是溺愛,教育不容易成功,可是承擔起家長責任的爺爺奶奶卻用“高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導著張思宇在“做人”和“成才”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奶奶逢人便說“我們張思宇太幸運,上初中碰上了關老師”,而我卻始終認為,張思宇的健康成長,首先要歸功於他爺爺奶奶的教育有方。
張思宇來自一個單親家庭,自打上學開始,他就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思宇的爺爺奶奶擔心他缺少父母的關愛而走上歧途,於是,在思宇入學後不久,老倆口便召開家庭會議,“約法三章”:不管大人有什麼過錯,都不說給孩子聽;不管有多麼困難,也要給小思宇一個正常的“愛的環境”;品德教育要從“愛的教育”開始。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爺爺奶奶著實下了一番“苦功”:
首先讓思宇能和他的母親、姥姥一家保持正常的交往。
其次不讓孩子恨自己的母親,教育他愛自己的母親。讓他跟母親那邊正常交往,培養孩子寬容的品性。
主動與思宇姥姥家溝通,為了孩子的前途統一思想:溺愛不是正確的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