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次取量25 克,加蔥攪搗如泥狀,烘熱攤在紗布上;敷貼於關節炎痛處;川烏、防風、白芷各50 克,共為細末,略加開水,趁熱調敷於關節炎痛處,每日1 次;蘇葉、陳艾各200 克,生薑、薤白各250 克,共搗爛,和百粉做成餅,烘熱貼患處。
(2)菖蒲、老薑、蒜梗、蔥子各適量,煎湯洗關節痛處,每日1 次;樟樹葉、松節各500 克,熬湯浸洗關節痛處,洗後忌風;艾梗、柳枝各100 克,煎湯,先蒸燻後洗關節痛處。
(3)用五枝湯,即椿樹枝、柳樹枝、桑樹枝、榆樹枝、槐樹枝各100克,煎湯洗澡;蒼朮、桑葉、松葉、艾葉各適量,煎湯蒸洗、燻洗患處;花椒10 克,全艾1 棵,透骨草15 克,水煎,利用其熱氣蒸患處;威靈仙、甘草各500 克,以水1 桶入藥煮1 小時,放木盆內,使患者坐於木盆內小凳上,周圍用塑膠浴帳遮住,趁熱燻洗,使之出汗為度。燻洗後不要受風受涼,最好臥床1 ~2 小時。以上燻洗各法,對全身性關節痛,均有止痛、消炎、化瘀、去溼作用。對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外傷性關節腫痛,均有止痛療效。可依病情,適當選用。
(4)對風溼性關節炎,風寒溼型可用蜘蛛抱蛋(又名趕山鞭、地蜈蚣)150 克,浸入500 毫升白酒中2 日,每次服時搖勻,每日3 次,每次飲服15毫升;也可用雞血藤、淫羊霍根各30 克,伸筋草、獼猴桃各10 克,炒桑枝15 克,每日1 劑,2 次煎服。熱型病人(病急、發熱或低熱不退、關節紅腫發燙,疼痛難忍,口渴煩躁、尿黃、苔厚黃等),可用五加皮10 克,忍冬藤、桑枝各30 克,每日煎服,分頭二兩湯,有止痛、退熱、消炎作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危險訊號以及應急處理(6)
(5)對類風溼關節炎,關節紅腫、發熱多汗、舌苔黃膩、脈弦而快時,應以清熱去溼、祛鳳通絡為宜。可用桂枝湯加減,藥為生石膏60 克,桑枝10 克,桂枝5 克,知母10 克,忍冬藤30 克,防風10 克,防己、黃柏、赤芍各10 克,生地30 克,按病情加減煎服,日服頭二湯各1 次;如病系慢性,關節變形,運動受阻,疼痛不止者,可用制川烏、炮山甲、骨碎補各10 克,白芥子、紅花、土鱉蟲、皂角刺、沒藥各5 克;兼有氣血不足者加黃芪15克,當歸10 克,雞血藤30 克;兼有肝腎陰虛者加熟地、桑寄生、肉蓯蓉各15 克,水煎服,日1 次。
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醫學上稱腓腸肌痙攣,俗稱“轉腿肚”,常突然發生。發生小腿痙攣時,如在白天,可立即不能站立、走路;發生在夜晚時,可立即痛醒大叫;如在高空作業時發生,有立即墜地危險;如在游泳時發生,則不能再遊,有的甚至沉底喪命。
本病可發生於各種年齡,一般以老年與女性為多,尤其老年多病、營養欠佳者和女性孕期6 ~7 個月時發生最多。青壯年在緊張勞動和劇烈運動之後,也可發生。其發病原因,多為老年人久坐少動或下肢靜脈曲張;婦女懷孕後期腹壓高,下肢靜脈回流差;青壯年因過勞和劇烈運動而出汗過多、電解質紊亂、腿肌乳酸積量過多等。無論何種年齡患者,都可能因血鈣不足而引起腓腸肌痙攣。
一般處理與治療:
1。對好發患者,除孕婦與病情不允許者外,都應加強體育鍛煉。中、慢跑步,打太極拳,進行爬行與退行運動,可供好發患者選擇。其目的是促進下肢血液迴圈,提高神經與肌肉的應激或適應能力,避免發病。
2。對久病、多病的老人或懷孕後期的孕婦,以及大病後的兒童,要保證其鈣、鐵、維生素A 、維生素D 的正常量補給。對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強度大、失水或出汗多的人,要及時予以補足水分和鹽分。好發此病的人,要注意腿部保暖,睡前宜用熱水燙腳與泡腿。
3。發生腓腸肌痙攣時的緊急處理
(1)由患者自己抓住病側拇趾,再慢慢地伸展足部,然後用力伸腿,痙攣可立消(疼痛可全無)。為防再發,可坐下或躺下休息一會。
(2)如在游泳時突發,萬不可驚慌失措,要忍痛浮出水面後上岸,或在水面上用上述第一種方法,或用手自敲腓腸肌隆起處,或用手握住痛處來回按摩,其症狀可立消。
(3)如深睡中突然痛醒,不論如何劇痛,均應立即用力伸直病腿或大拇趾,用力猛蹬床頭板(牆壁也可)便可止痛;如無效時,應立即屈腿(足跟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