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熱潮,僅費南山區就有近千名青壯年報名參軍。
在當時,擴大武裝的另一個辦法是改編地方武裝,為此有一些人就不顧條件地強制改編。為了使地方部隊也能得到發展,羅榮桓強調,地方武裝的升級,不能用“拔蘿蔔”的辦法,連根拔掉,要留下根,保留好基礎,向主力輸送一批,地方可以接著再發展一批。
由於注意了調整關係,主力部隊、地方部隊都有所發展。到1940年9月,115師進入山東的686團和685團,在魯南、魯西、冀魯邊、蘇魯豫地區同山東縱隊一些部隊合編後,發展到19個團,共約4.2萬人,地方部隊也發展到2萬人。人多槍多,力量壯大了,後勁也就足了,在魯南站穩腳跟是不成問題的。
甲子山風雲
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同時面臨著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為了使自己處於有利位置,團結國民黨左派和其他進步力量,成了八路軍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山東,能夠成為八路軍天然盟友的只有原東北軍。從紅軍到達陝北後不久,紅軍和東北軍就開始合作,這種合作最終促成國民黨與共產黨建立統一戰線。115師到山東後,仍繼續同東北軍保持聯絡,開始時雙方關係也相當不錯。但是隨著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山東的東北軍內部發生了明顯的分化,進步力量與反動力量之間展開了尖銳的鬥爭。
1940年9月,東北軍第57軍軍長繆澄流與日軍第21師團訂立了反共投降密約,該軍愛國將領第111師師長常恩多與第333旅旅長萬毅(共產黨員)率部發動了“九·二”鋤奸運動,控制了57軍軍部(繆澄流逃脫),發表了抗日鋤奸通電。但是東北軍中的頑固勢力,在蔣介石的支援下,不僅保護了繆澄流,而且加緊打擊進步力量,指揮部隊同八路軍搞摩擦。1941年2月17日,第111師331旅旅長、堅持反共立場並同日偽軍有聯絡的孫彩煥等,乘師長常恩多患肺結核病重之機,扣押了萬毅。留在該師的其他共產黨員,有的被迫撤離,有的被關押,有的竟被殺害。在孫彩煥等人的控制下,第111師不斷與八路軍濱海地區的部隊發生摩擦。3月間,蔣介石給於學忠發來密電,要秘密處決萬毅。但于學忠捨不得這員虎將,因此遲遲未予執行。7月間,蔣介石派特務到57軍監斬萬毅。在這危急時刻,常恩多決心不讓第111師落入反動分子手中,就與于學忠總部的少將主任秘書郭維城緊急磋商,委託他率第111師的大部於8月3日擺脫國民黨的控制。起事之前,郭維城秘密通知了在獄中的萬毅,萬毅逃出併到達山東分局的駐地。
8月4日,山東分局聞訊召開了緊急會議,研究對付“八·三”事變的政策。羅榮桓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並就這一事件的意義和應該採取的對策發表了意見。他指出,當前共產黨的方針是“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對待國民黨軍隊決不是要去進行分化和瓦解,但111師的事件是蔣介石分裂倒退政策逼出來的。事變的性質是正義的、進步的,是與全國人民的抗戰、團結、進步的要求一致的。八路軍必須予以支援。但這個師仍是一支舊軍隊,缺乏群眾基礎,加上整個東北軍中反動勢力很大,必然要鎮壓和分化這支部隊。因此,在該部隊可能出現混亂時,共產黨應該從各方面支援他們。羅榮桓提議,派萬毅和以前從這支部隊撤出的地下黨員王維平立即到111師去,與事變領導人一起穩定隊伍。
雖然與會的大多數人支援羅榮桓的意見,可是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如此處理存有疑慮。他們的理由是,從大局上看,共產黨的主要方針是要與國民黨進行合作,並且與東北軍合作又是共產黨統一戰線的重點。一旦八路軍在這一事件中陷得太深,就會與原東北軍發生矛盾,使八路軍在山東樹敵太多,並給國民黨反動派提供口實。
這些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在山東,共產黨太需要同盟者了。如果八路軍再失去東北軍,那麼自己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但是,事情的發展正如羅榮桓預料的那樣。由於倉促行動,東北軍的反動勢力剛一甦醒過來,就立即對郭維城所率進步力量進行瘋狂的反撲。孫煥彩糾集一些部隊搶佔了位於日(照)莒(縣)邊界、日莒公路以南的甲子山。參加事變的原東北軍111師大部被迫轉至八路軍的根據地進行休整,師長常恩多在轉移途中病逝。
甲子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就像一個楔子伸入當時已是八路軍根據地濱海地區的中部,孫煥彩的行動,也嚴重地威脅著濱海根據地的安全。
面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