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2/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模仿;寫“太陽”,它把“太陽”所有的典故和用法列出來。《太平御覽》記載了這麼一句話:“關東賊發始皇陵,中有水銀。”《太平御覽》裡提到了“關東賊”,而《論衡》提到了一個“天下盜賊”,我認為它指的是同一類人。所謂“天下盜賊”、“關東賊”就是指的關東起義軍,他們打到關中的時候盜掘了秦始皇陵。這就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麼,關東起義軍是什麼時間打入函谷關的呢?是秦二世二年的冬天,有一位陳勝手下的大將叫周文,他率領大軍打入函谷關,一直打到戲水邊上。這個戲水離秦陵非常近,秦二世驚慌了,採納了章邯的意見赦免了驪山徒,讓章邯帶領驪山徒去跟周文對抗。周文打了敗仗退出函谷關,章邯乘勝追擊,周文戰敗在河南的澠池自殺了。這裡邊,“天下盜賊”跟“關東賊”只能是指這麼一件事,就是進入函谷關的起義軍。他們有沒有可能盜掘秦始皇陵?我覺得取決於兩個問題:第一,有沒有時間?第二,有沒有力量?從時間上來看,我覺得不太可能,有兩個不允許,一是秦二世不允許,二是章邯軍不允許。因為關東起義軍一進入關中對秦二世來說可是天字第一號的大事。在此之前我們講過秦二世對關東起義軍的事情沒有放在眼裡,他採取的是一種鴕鳥政策——不承認,不面對。但是一旦進入函谷關,秦二世就震驚了,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採納章邯意見赦免驪山徒,組織反擊。所以秦二世迅速地反應,使周文的軍隊沒有時間去盜掘秦始皇陵。因為秦始皇陵不會像是你來到這個地方,搬個東西就走那麼方便,你得挖開,那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情,得要很從容地去做。何況,章邯軍也不允許,章邯組織了軍團以後,立即率兵去迎戰,而且一上來就把周文的軍隊打敗了。周文是一個不太有作戰經驗的軍官,他開始出發的時候,僅僅拿了一封陳勝發給他的詔書,和一個大將軍印就出發了。一路上,憑著這個將軍印和詔書,很多老百姓都擁護他,都參加他的隊伍,越走人越多,路上的秦軍是望風披靡。進入函谷關的時候,他已經有幾十萬大軍、上千輛戰車了,幾乎沒有遇到秦軍的什麼抵抗。等進入關中以後遇到章邯,他才遇到了真正的對手,結果一戰即敗,而且是一敗再敗,最後是戰敗自殺。你想想,在這種情況下週文能夠去盜掘秦始皇陵嗎?如果盜掘秦始皇陵,必定要分出來一部分兵力,他的兵力集中起來還打不過章邯,怎麼可能分兵啊。他還沒有把秦始皇陵挖開,章邯已經把他的墓給準備好了。他怎麼去盜掘別人的陵呢?所以我覺得這個“天下盜賊說”也不太可靠。
第三種說法,叫“無名賊盜陵說”。這無名賊是我起的。因為我看到中唐時期有兩個很有名的詩人,一個叫鮑溶,一個叫白居易。鮑容的名氣不太大,鮑溶寫了一首詩叫《經秦皇陵》,很長一首詩,我們不能全引,就引其中有關的四句,這四句這樣說:“山河一易姓,萬事隨人去。白心晝盜開陵,玄冬火焚樹。”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江山一改姓,所有的事你都做不了主,任憑人家去做了。人家大白天就能挖開你的陵墓,這就叫“白晝盜開陵”。鮑溶光說盜陵,也沒有寫誰盜陵,所以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無名賊”。另一首詩是白居易的,白居易這個名字大家非常熟悉了,他在《新樂府》五十首詩中間有一首叫《草茫茫》,這首詩寫得很漂亮,非常有名。我讀一下全文,大家可以聽一聽。“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驪山腳下秦皇墓。墓中下涸三重泉,當時自以為深固。下流水銀象江海,上綴珠光作烏兔。別為天地於其間,擬將富貴隨身去。一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可憐寶玉歸人間,暫借泉中買身禍。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憑君回首向南望,漢文葬在灞陵原。”這首詩,白居易是提倡薄葬,反對厚葬。他說那個厚葬,人們都想把自己陵墓藏的寶越多越好,但是不會想到,藏得越多,被人挖開的時間就越早,被反覆挖開的次數就越多;你的寶多,人家都想去分一杯羹。這樣的話,大家也不必去炒股了,乾脆挖開一個墓,讓馬未都來一鑑定,就可以拿去賣了。那都是秦始皇陵的寶物,都是好東西啊!誰不想去挖呀!所以說“一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這樣一來,秦始皇陵就被盜了。這是白居易寫的。但白居易像鮑溶一樣,他沒有寫誰盜掘。這個很好理解。詩人寫詩不重文獻,最重要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感慨。白居易寫這個《新樂府》就是說,當皇帝的人你千萬不要厚葬,誰厚葬,誰將來就會被挖開,把你嘴裡面含的珠子都給摳出來,什麼耳墜子、嘴裡含的珠子全摳出來,一樣都不給你留,最後甚至把你的屍骨搞得狼藉不堪。白居易寫的這首詩《草茫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