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記載,秦始皇的地宮中埋藏了很多,這是真的。但是沒有埋的一定比埋的還多,大家信不信?你說秦二世再傻,他不能把秦朝宮殿的寶貝都給他爹埋到那兒去吧?都埋了,他還拿什麼去享福啊?他不可能都埋的。再一個,埋的是給死人用的,留下來的是給活人用的。所以,秦二世怎麼地也不會傻到沒這個心眼,把他爹的寶物都埋進去,最後他的皇宮裡一貧如洗,不可能的。秦始皇的皇宮裡有多少寶貝呢?本來秦國就有不少寶物,滅了六國以後,六國宮廷的寶物全弄回來了,整個天下的寶物都到了秦始皇的宮殿。弄一部分葬到地宮裡就行了。那上面的肯定比下面的多,留下的比那個不埋的多,項羽把那個未埋的都拉走了,他還有必要去挖墳墓嗎?你說挖那個墳,115米深,多費勁啊,還要背罵名,費力還不討好。所以,他沒有必要去挖。至於劉邦說項羽挖,那完全是為了攻擊、栽贓他。所以,我覺得劉邦說的項羽盜掘秦始皇陵這件事不能信服。
'畫外音' 發生在秦朝末年的楚漢戰爭,成就了開創四百年漢家王朝的漢高祖劉邦,也成就了慷慨赴死,千古傳頌的西楚霸王項羽。不過“成者王侯敗者寇”,《史記》是漢武帝時期編纂的史書,在史實把握和行文方式上自然要為漢室說話,所以在《史記》中劉邦以“盜掘秦陵”來醜化項羽的記載就不足為奇了。那麼,在其他史書中是否還有項羽盜掘秦陵的記載呢?王立群教授又會如何評析呢?有沒有記載項羽盜陵的佐證呢?
有,《漢書》的《劉向傳》有記載。劉向生活的時代是在漢成帝時期,漢成帝要大修陵墓,劉向就給漢成帝寫了封奏疏,說你千萬不要大修陵墓,你看那泰國,凡是大修陵墓埋葬寶物多的,一個一個都被人家盜掘了。其中提到秦始皇陵,說了這麼兩句話:“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說項羽挖了秦始皇的陵,只要去的人都看見了。這是《漢書》中的記載。《漢書》這一記載就比較麻煩了,我們知道班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史學家,《漢書》也是一部非常嚴謹的史學著作。但是,我們要說一句話,《漢書》的記載總體來說是可信的,但並不等於這兩句話也是可信的。劉向完全有可能是根據他所獲得的史料,而這個史料不一定可靠,有誇大其詞之嫌。他勸漢成帝不要厚葬,要薄葬,厚葬的結果就像秦始皇陵被人盜掘,有可能是這種說法。後來另一條記載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這一條寫得更離譜,它是這樣記載的,“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說項羽把秦始皇地宮挖開了,派了三十萬大軍,搬運了三十天都沒有把地宮的寶物搬運完。這是《水經注》的記載。我們知道,酈道元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水經注》是中國地理學的名著,它的記載總體上也是可信的。但是這條記載我覺得有問題,那地宮有多少東西啊?地宮總面積兩萬四千平方米,三十萬人去搬,搬了三十天沒有搬完,不大可能。這是第一種說法,項羽盜陵說。我認為不太可信。
'畫外音'秦始皇陵以其規模客觀宏大,厚葬空前而舉世聞名,每位關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對它是否被盜十分關注。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歷朝歷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亂的時期,群雄爭霸,盜匪橫行,整個社會處於無政府的狀態,而此時正是盜墓者掘墳挖墓的大好時機。歷代王朝的陵寢幾乎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盜的。那麼,在兩千多年的無數次改朝換代中,秦始皇陵是否能夠躲過盜墓者的貪婪垂涎?在歷史文獻中還會有哪些關於盜掘秦陵的記載呢?
第二種說法,天下盜賊盜陵。這個說法也有一個出處,是出自《論衡》的《死偽》篇。大家知道《論衡》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它的作者是東漢的王充,王充的《論衡》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論衡》的《死偽》篇中說,“秦始皇葬於驪山,二世末,天下盜賊掘其墓。”當然,王充這個說法也有問題,第一,《史記》記載劉邦說是項羽,王充的記載是天下盜賊,這兩說本身就打架,到底是項羽還是天下盜賊呢?第二,天下盜賊指的是誰?為了說清天下盜賊是誰,我們再舉一部書的例子做一個補充,這部書對大家來說非常陌生,叫《太平御覽》。這個“太平”是北宋初年一個皇帝的年號,這個皇帝的年號叫“太平興國”,所以這個時期編的書都叫做“太平”。當然這個書很多人不太熟悉,這是中國古代特殊的一種書,叫“類書”,就是分類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故,為古代的文人寫詩歌、寫文章用典故方便而出的這本書。這種書你要查一個典故,比如說查“月亮”,它會把“月亮”所有的稱呼全給你列出來,用“月亮”的名句給你列出來,供你寫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