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會漢武橫掃西域,但實際戰績其實是很值得商討的,如果這些胡人真這樣好清掃,至於從秦始皇一直打到漢武帝,從頭到尾到了上百年了,還打不死嗎?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帶給漢民族的困擾那是相當大的,作為一個百年來一直受到邊境高壓、受到軍事入侵危險的國家,軍費自然龐大、開支自然多。
漢武帝之後,到了漢宣帝時,匈奴和漢帝國不怎麼打仗了,大家打了上百年,換了一種新玩法,納貢了!匈奴你也別發動戰爭了,打仗你不也是為了錢嗎,現在你叫我聲“大哥”,算我罩你,然後我給你錢,讓你拿去花差花差,這樣豈不美哉?
公元前51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帶著貢物朝拜漢天子,漢天子回贈的禮物是:黃金20斤,錢20萬,衣被77套、錦繡雜帛8000匹,絮6000斤,米34000斛,第二年呼韓邪又來了,這次漢天子又賞給了他衣服110套,錦帛9000匹,絮8000斤。
叫聲“大哥”這樣多甜頭,這比當年靠打架拼死拼活的搶東西爽多了,那還有生命危險。從此以後匈奴人就經常來拜大哥了,單于帶的隨從也越來越多,帶的人越多,賞賜的東西就越多啊。漢廷一般規定單于只可以帶200名隨從來,公元前1年,單于要求帶500名隨從來,雙方討價還價,最後漢廷答應了匈奴訪問團500人名額的要求,結果這一年賞賜的禮物有了驚人的增加,錦帛達到了3萬匹,絮3萬斤。
期間,匈奴單于沒事還老向漢王朝要經濟援助、要贊助,這大哥不是好當的啊,雖然不打仗了,銀子還是嘩嘩的流啊。
余英時曾經對東漢的部分時期(公元50年到公元100年)的納貢支付資料進行過統計,讓我們來看下余英時統計的結果:
胡族 年支付總數(錢)
鮮卑 億
匈奴 億
西域 億
合計 億
余英時認為,此外至少還需要增加對羌、烏桓兩個民族的支付額,總體計算下來,每年支付給各胡族的費用在7個億左右,這一估算還沒有考慮維持貢納體系運轉所必需的軍事和行政管理開支。納貢體制肯定構成了政府開支的主要專案。東漢、西漢的政府收入、開支還是具有一定可比性的,由此類推計算大概可以一見端倪。
東漢文人桓譚在《新論》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漢定以來,百姓賦斂,一歲為四十餘萬萬,吏俸用其半,餘二十萬萬,藏於都內,為禁錢。少府所領園地作務之八十三萬萬,以給宮室供養諸賞賜。”據此計算,東漢初年政府的財政收入為123億。
還有史料記載,漢元帝“奉承大業,溫恭少欲,都內錢四十萬萬,水衡錢二十五萬萬,少府錢十八萬萬。”據此計算,漢元帝政府的財政收入為83億。
按當代一些專業人士的考證,漢代財政年總收入平均大約120億左右。要注意,這120億是已經搞了鹽鐵專賣之後的收入了,扣除日常行政費用、軍事開支(前文已經算過了,漢百萬大軍一年開支最少70多億,政府公務員工資20億,就算漢武帝之後,軍隊裁員,軍費支出有所下降,在扣除掉軍事開支和官員薪水後,此外還要有大量的抗洪啊、工程啊、救災啊等等支出,政府財政結餘並不多)為平息各胡族,每年最少7個億,把鹽鐵製度廢了,這7個億從哪裡來?
對中華民族來言,這北方的少數民族就是一場持續不斷的恐怖片,頭一百年是武戲,天天打,後來大家都打的吃不消了,改拍文戲了,感情戲也出大場面的,錢也沒少花啊。這種噩夢不光侷限在漢代,放眼魏、晉、唐、宋、明、清,以後都是這樣,五胡亂華那就別說了,唐有突厥、宋有遼、金、蒙、西夏,明有瓦剌、女真,就元、清兩朝沒有北方蠻子搗亂,因為他們就是蠻子,但清朝迎來了洋蠻子。這種巨大的邊境壓力引發的財政輸血,是中華民族財富的一個無底洞。
放眼世界,極少有民族在這樣大的異族壓力下,持續生存、發展兩千年的,處於類似情況的絕大多數民族早都被武力強大的民族給滅了。這種獨特的發展經歷,即賦予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心理韌性、民族向心力,也讓這個偉大的民族疲憊不堪,始終缺少一段休養生息、安定繁榮、沒有外族壓力的歷史階段。這對中華民族整體的財經運作、文明發展方向造成了巨大的負面效應,不可不察。
還記得文首最早討論英雄的哪個問題嗎?
漢武帝四處征伐也罷,此後漢帝納貢也罷,這都是應對壓力的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