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什麼創新措施,或者應該說他的創新就是迴歸,劉秀的這種經濟復古措施效果顯著。
兩種復古為何一勝一敗
劉秀復古,贏了;王莽復古,敗了,同樣是復古,差距咋就這樣大呢?
這兩種復古從本質上是由巨大差異的。王莽的經濟復古意圖恢復周朝舊制,當時距離西周已經七、八百年,周代的人口規模、社會激勵制度、知識存量都和此時有了巨大的差距,光中央政府直接統領的土地面積是已經發生了質變,大了多少倍呢,人口數量也翻了好幾翻呢,舊制度怎麼用?另一點是,我一直懷疑王莽的經濟改革預案是怎麼訂出來的,是參考的哪些儒家經典,這些經典是不是都是在西漢初期、秦代已經被篡改了好幾輪了都,他的理想模本沒準和周朝也相去甚遠。他的經濟模式古不古、新不新、不現實、不理想,他不敗,那就沒天理了。
劉秀復古,復的是西漢舊體制,儘管前面已經分析了該體制的種種弊端,但這種制度是當時人類、在其經驗、智慧下,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管理體制了。回首公元初年的歲月,漢帝國是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帝國、人口眾多、疆域無邊,其他任何一個民族、國家政府都沒有承擔過管理如此經濟局面的責任,前無古人,沒有範例,從現在的角度看,西漢政府的解答雖然不是最完美的,但其運作模式、其調集資金、人力的龐大運作體系,在中華大地上還是行之有效的,是已經經過二百年歲月完善、考驗過的了,這種體制超出了一般個人的人生體驗,一個個人很難扭轉、超越這種數代人智慧、習慣的結晶產物,與其相比個人是相當渺小的,所以劉秀沒其他選項可以選,他也別無選擇。
其他文明發展情況
西漢帝國起於公元前206年,終於公元8年,東漢帝國起於公元25年,終於公元220年,橫跨四百多年的風雨。與此同時,世界上其他各個文明體也是蓬勃發展啊。
條條大路通羅馬
漢帝國聳立在東方之時,一個同樣龐大的帝國也在西方崛起,這就是羅馬帝國。在我們的古籍中依稀可見這位西方帝國的些微身影,大秦、驪軒這些古書上的地名都模糊的指向了羅馬。羅馬帝國一般被分為前期帝國(公元前27年到公元192年)和後期帝國(公元193年到476年)兩個階段,前期帝國大帝圖拉真統治期間,羅馬帝國的統治面積達到了約590萬平方公里,雖然比俺們的大漢帝國要面積小,那也是世界古代歷史上最為龐大的帝國之一了。
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描述到:帝國統治下的行省名單能排出長長的一列,運動場、大劇院、海神廟、神殿、浴場、水渠、凱旋門、廊柱種種美輪美奐的建築在這片土地上挺拔、生長,那時候,義大利號稱自己已經有1197座城市,高盧則吹噓自己有了1200座城市,作為帝國的一個偏遠省份,西班牙也表示自己有360座城市,此外據說還有300座亞洲城市也臣服在羅馬帝國之下。這上千座城池也已經被羅馬公共大道所連線,這些大道中部築成高臺,路基由沙子、碎石、三合土鋪成,最上面鋪著石塊,路修的非常結實,讓這些路承受了1500年的風雨後還依然存在。(哈,象不象秦帝國的馳道?)羅馬各地每隔五、六英里就有一個驛站,40來匹馬在驛站備用。葡萄、蘋果、亞麻、苜蓿都已經在羅馬的土地上生長。
羅馬的外貿也是非常繁榮的,每年夏至前後會有一個120艘船組成的船隊從埃及出發,遠航錫蘭(今斯里蘭卡),錫蘭是南亞大陸上地理位置非常便利的一點,亞洲的商人也把錫蘭視作最重要的貿易口岸,巴比倫的地毯、中國的絲綢、珍珠、寶石都源源不斷的流向羅馬。當時羅馬*已經開始有人抱怨,為了購買這些奢侈品,國家的財富已無可挽留的流到了外國和帝國。有人估計,羅馬帝國當時每年因外貿流出的白銀高達80萬鎊。
在西漢、東漢交接之時,最後的晚餐已經結束,耶穌已經從墓中死而復生,保羅正在大力宣揚基督的精神,不過在起初的一二百年間,基督教是作為異教被羅馬帝國禁止的,基督教信徒受到*,甚至被處死。直到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頒佈米蘭詔書,從而使基督教成為政府所允許的宗教。公元325年,尼西亞信經在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上透過,併成為基督教的最基礎的原則,現在幾乎所有的基督教教派都接受這一原則。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為國教。從此,基督教開始迅速發展起來。
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們玩起通貨膨脹的把戲,一點也不比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