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佔了近一半,但這些嬌慣出來的孩子,學習和品德好的僅不到10%,學習特別差和有較嚴重品德問題的卻佔了39%,其中有好幾個孩子經常逃學、上網、打架、頂撞甚至打罵家長。而對孩子管理較嚴和正常管理的家庭,孩子普遍顯得懂事,學習成績也好得多。嬌慣帶來的危害毋庸置疑。
。 想看書來
我們的家教偏差在哪裡?(2)
過度的寵愛,在某種程度上還扼制了孩子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使孩子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受到限制,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就更低了,不要說長大後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一些孩子恐怕連謀生餬口都很難,不少孩子面對實際問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差。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吳世煌教授就說,中國目前的獨生子女是“心理脆弱的一代”。由於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寵愛甚至溺愛,長期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客觀地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與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現得過於敏感或處事不當。一些大學的新生,由於一時走不出“小皇帝”的陰影,個性張揚、我行我素,很難與同學溝通,結果不少患上心理疾病,有些性格殘暴、有些性情憂鬱、有些甚至絕望自殺。
是誰寵壞了“小皇帝”?就是我們無原則施愛的家長。
愛是柄雙刃劍!在對孩子過度溺愛時,往往也會深深地傷害自己的孩子。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請你千萬不要舉起你的寵愛之劍,去刺傷自己心愛的孩子。
為什麼孩子比商人爸爸更“精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站,家長的一舉一動常常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可如今,許多父母並不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舉止大大咧咧,說話隨隨便便,而且經常把成人的很多不良行為毫不遮掩地暴露在孩子面前。家長自己如此,卻又望子成龍心切,要求孩子成績優異、品德優良。應該說家長的要求沒錯,錯就錯在自己的榜樣沒做好,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孩子的要求兩個標準。面對兩個標準,孩子常常會發出疑問:“你們那樣做,為什麼要要求我這樣做?”孩子的提問並不奇怪,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如果他每天生活在欺騙、虛偽的環境中,他也就很容易學會欺騙、虛偽,如果他經常聽慣了假話、套話,他也就自然而然會說出一套套假話和套話。
下面這個故事也許會給我們一定警示。
據《十堰晚報》2003年7月19日一篇報道:
“聰明”小孩如此求師
你放我上網 我給你小費
本報訊(見習記者 朱賁)當田先生打進熱線電話訴說的時候,還為那位孩子痛心不已,他小小年紀怎麼就學得比成人還精了呢?
田先生說近日他家裡來了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一進門就自我介紹是市內一家建築公司老總,姓王,說是放假了,給兒子請輔導作文的老師,因經常看到田先生寫的文章,就來麻煩田先生了。條件是每週到家輔導兩次,每次兩小時,報酬嘛,一月400元,問田先生願不願意。田先生雖然是個業餘作家,但也是一個商人,16個小時400元錢的賬還是算得清清楚楚,就說願意。王總說,那麼你明天晚上就來吧,隨後遞給田先生一張名片,交代他按圖索驥。
王總剛走不久,門鈴又響了起來,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推門而入。“你就是田老師嗎?”小男孩問,“嘿嘿,我是王總的兒子,剛才我老爸是不是來請你到我家輔導我?”小孩嬉皮笑臉,小小年紀顯得十分老到。
田先生覺得有點蹊蹺,他為啥不和他爸爸一塊來?他來幹嗎?田先生說:“你怎麼知道的?”小孩沒有急於回答,而是先端起茶几上的茶呷了一口,舉手投足與他爹一個樣子。喝完後說,我爸過去就給我找過幾個輔導老師,嘿嘿,都被我炒了魷魚。這幾天我跟在他後面已經到過兩三個老師家。他笑一笑,得意地說:“我爸什麼事能瞞得了我呀!”然後問田先生答應他爸沒有。看來這小傢伙真是人小鬼大。田先生故意賣了個關子,說他還沒呢,正在考慮。
“考慮?你還考慮啥呀?”小傢伙有些急了,從褲兜裡掏出一個紅包遞給田先生說:“你答應我爸,我給你200元錢。”田先生的心當時就一顫,問他:“你這是幹什麼呀?”
小傢伙把頭一埋,說:“我不喜歡老師給我輔導!老師死板,不通人情。我這人喜歡自由,喜歡網路遊戲,那些老師一點時間也不給我,煩死人了!”
田先生這才明白,小孩原來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