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為漢匈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會戰,雙方投入的兵力達七十二萬人,此戰一舉奠定匈奴北方霸主的地位,也迫使中國長期對匈採取防禦戰略。
中國反擊階段(前133~前104年):歷時二十九年,這是中國軍事全盛的年代。從馬邑之謀始,中國軍隊開始反擊,在偉大軍事統帥衛青與霍去病的指揮下,先後發動河南戰役(前127年)、河西戰役(前121年)、漠北戰役(前119年),兩大軍事強國的鐵血對抗,勝利的天平開始傾向中國。
中國受挫階段(前103年~前87年):歷時十六年,由於漢武帝后期殘暴無度致使對外戰爭頻頻失利,致使與匈奴會戰中,一敗再敗。趙破奴兵團於前103年全軍覆沒;李陵兵團於前99年全軍覆沒;李廣利兵團於前90年也全軍覆沒。
匈奴衰敗階段(前86年~前36年):歷時五十年,匈奴人在內部權力相爭、兩次毀滅性的饑荒(前71年、前68年)以及漢帝國“斷匈奴右譬”戰略下聯合西域力量的打擊,終於一蹶不振,陳湯的萬里遠征(前36年),擊斬郅支單于,終於使匈奴完全臣服於中國。
匈奴臣服階段(前35年~10年):歷時四十五年。這也是中國與匈奴和平的一段時間,然而中國卻由於王莽篡漢而面臨著四分五裂的局面,王莽預謀分裂匈奴為十五個單于國,最終導致於匈奴的叛變。
匈奴迴光返照階段(11年~45年):歷時三十四年。中國陷入內戰,給匈奴崛起提供一個良機,匈奴透過扶植傀儡盧芳政權,干涉中國事務,在中國內戰結束後,光武帝劉秀出於休生養息以療治戰爭給中國的創傷,對匈奴採取防禦戰略。
中國全勝的階段(46年~91年):歷時四十五年。匈奴的再度分裂使其在一度復興後迅速衰落,南匈奴成為中國的附屬,北匈奴在漢軍與南匈奴軍的聯合打擊下,屢戰屢敗,最後在金微山戰役(91年)後,終於遠遁到中亞一帶,這意味著漢匈三百年的戰爭,曾經強大無比的匈奴最終戰敗。
冒頓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梟雄之一,從他開始,這個堅忍的民族在遼闊的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曾有一度它所向無敵,東征西討,所向披靡。匈奴民族的強悍英勇令人佩服,象一陣風掠過茫茫的草原,其國土之遼闊,可以媲美大漢帝國,這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遊牧帝國之一。
匈奴的不幸,只是遇到一個更偉大的國家。
中國與匈奴三百年的戰爭,其結果絕不僅僅是打贏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場戰爭捍衛了偉大的華夏文明。或許匈奴曾經與中國一樣的強大,但是它始終不及中國的偉大,因為其文明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那時的中國,已經創造了無數令兩千後的人們還為之震驚的奇蹟。孔子曾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而西漢初創之期,面臨的北方蠻族的入侵壓力,遠遠大於管仲時代,而反擊匈奴的勝利,其意義非同小可。
這場戰爭大大激發了民族的自覺意識,從此“漢”成為一個偉大民族的稱呼,而在漢匈戰爭中湧現的李廣、衛青、霍去病、張騫、蘇武、陳湯等人,更是成為這個偉大民族的象徵,象徵勇敢、堅強、不屈與冒險進取的精神,象徵勝利與榮譽,自尊與自豪。
這場戰爭造就了一個偉大的國家。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匈奴這個巨大外患的存在,才使得大漢帝國在抗擊外敵中,愈戰愈勇,愈戰愈強。大漢帝國的命運似乎也隨著匈奴的命運而起落,當失去北方這個虎狼民族的威脅後,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似乎國力都開始走下坡路了。
大漢帝國早在歷史的天空灰飛煙滅,沒有永恆的帝國,只有永恆的精神。
抵擋不住中國進攻的北匈奴人,不得不向西遷移,最後到達了歐洲,這個曾被大漢帝國打得狼狽不堪的國家,再度崛起,橫掃歐洲大陸,成為歐洲的霸主,特別是在阿提拉(406~453)統治時期,更是如日中天,蹂躪歐洲大陸,所向披靡,頻頻對東羅馬、西羅馬用兵,羅馬人驚恐地稱呼其為“上帝之鞭”。然而阿提拉之後,匈奴迅速走向衰亡。
中國改變了匈奴的歷史,匈奴改變了歐洲的歷史,漢匈三百年戰爭的結果,其歷史影響是深遠的。
在東漢帝國與北匈奴最後決戰的同時,在另一條戰線上,班超以個人的膽略、意志與勇氣在西域完成神話般的歷史偉業,使他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雄。
偉大的時代,不乏偉大的英雄。但他,是英雄中的英雄!
第十一章 英雄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