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西域伊吾附近的蒲類海(新疆巴里坤湖),湖水清澈,漣波微蕩。幾隻飛鳥撲騰著翅膀,降落在湖畔,左觀右看,以好奇的目光,看著兩側部列齊整的騎兵方陣,再過一會兒,這裡將展開一場血腥的廝殺,鮮血將染紅湖邊的嫩嫩的綠草。
這是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某日的一幕。
竇固兵團的任務,是殲滅伊吾的北匈奴呼衍王的力量,佔領伊吾城。這是最後一戰了,漢兵團總司令竇固揮了個手勢,進攻的鼓聲擂響,漢軍勇猛的騎兵如惡虎般的撲向匈奴的陣營。只見衝鋒陷陣的騎兵中,有一人十分顯眼,他長得燕頷虎頸、闊背熊腰,一手策馬,一手持刀,快馬揚起飛塵,衝在隊伍最前頭。匈奴騎兵迎面而上,只見他手起刀落,左一刀右一刀便撂倒了好幾個匈奴騎兵。
竇固面無表情地在遠處觀戰,心中卻暗暗稱奇:“沒想到這個搞文書的傢伙竟然如此驍勇。”這位在戰場上神勇無比的壯士,正是竇固軍中的假司馬、日後彪炳史冊的傳奇英雄班超,這是他第一次走上戰場,他的勇氣與膽量馬上征服他的上司竇固。
硝煙散去,戰場上遺留下北匈奴人一千多具屍體。其餘的北匈奴騎兵向北逃竄了,漢軍乘勝追擊,佔領了伊吾城。
戰鬥結束了,但對班超來說,這是他人生的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讓竇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佔領伊吾城,只是經營西域的開始,自從王莽時代西域脫離中國後,至今已經五十多年,漢帝國在西域的根基已蕩然無存,必須要派遣使者到西域諸國,使西域各國重新歸附漢帝國,清除匈奴人的勢力,以完成“斷匈奴右臂”的戰略計劃。此時,西域諸國多歸附匈奴人,匈奴的使團頻頻出入西域各國,出使西域,是一項極為艱鉅的任務,誰可以完成此任務呢?竇固想了好多天,仍然遲遲定不下人選,可是現在他眼睛一亮,這位在戰場上神勇無敵的假司馬班超,文武雙全,膽略過人,這不就是最佳的人選嗎?
慧眼識英雄啊,竇固的這一決定,抵得上他一生的戰功。因為他的決定,給班超鋪架了英雄的表演舞臺。
班超慨然接受這項艱鉅的任務,與他一同出使的,還有軍中從事郭循,以及軍士三十六人。這次出使的國家是最接近漢帝國的西域東部小國鄯善,即樓蘭國,鄯善是進入西域的必經之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要打通西域,必須先與鄯善交通。然而在地理位置上與鄯善鄰近的匈奴,豈會將鄯善拱手相讓呢?這是一次充滿危險的外交任務。
班超使團一行人共三十八人,跨上三十八戰馬,拜別竇固,揚塵而去。班超此時也不會料想到,這一去,竟然是三十年之久,他將把自己的餘生,全部獻給西域的事業,他將付出自己的一切,換回的是歷史的榮光與一座無形卻又巍然挺立的豐碑。
這一年,班超四十一歲。
出發前,他向故鄉的方向遙遙一望,此時他想起了年輕時曾說過的一句話:“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閒乎?”——年輕時的夢想,今天有了實現的機會,路途艱險,可是我會用生命去奮鬥!——他握緊韁繩,調轉馬頭,向他的部下一揮手,“出發——”雙腿往馬肚子一夾,義無反顧地向西奔去。
班超的家族非同尋常。
東漢有兩個著名的家族,一個是耿氏家族,是武士世家,另一個是班氏家族,是文士世家。班超的父親班彪,扶風人氏,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的哥哥班固繼承父業,也成為一代史學巨匠;班超還有一個妹妹班昭,也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史學鉅著《漢書》,始於班彪,經班固的補充整理,最後成於班昭。但是班超竟然最後沒有走上與其父、其兄、其妹一樣的道路,是什麼原因使他放棄成為史學家的機會,而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的英雄之路呢?
我們來回顧一下班超人生的前四十年。
班超生於公元32年,即漢光武帝建武八年,正是兵荒馬亂時代。班彪當時歸順劉秀的政權,光武帝劉秀很器重班彪的才華,但是班彪志不在做官,潛心搞學問,所以也沒當什麼大官,就只是縣令之類的芝麻官,他一方面撰寫《史記後傳》,補充史記自漢武帝之後的史料,一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在教育子女上,所以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們在父親的影響下,都有非常好的學術修養。
歷史對班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在父親的教導下,班超對《史記》以及父親所著的《史記後傳》中的人物都非常瞭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