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監是尚書省的附屬機關,但它具有完全的獨立性。一、國子監,隸屬禮部,即國立京師大學,設六個學系:國子學系、太學系、四門學系、律學系、算學系、書學系,每學系有若干教授(博士)。二、將作監,隸屬工部,負責政府重大土木建設工程。三、軍器監,隸屬兵部,就是兵工廠。四、都水監,也隸屬工部,負責水利建設工程。
最後,我們敘述行政中樞,即甲級機構的“三省”;尚書、中書二省,是三世紀曹魏帝國的舊制,不過尚書省所屬六部的權力,更為擴大,實質上已完全代替了九卿,他們的職掌在下表中已加說明。六世紀北魏帝國和南梁帝國時,又在這二省之外增加門下省——因它設在宮門之下而得名。於是中央政府遂成為三省,具有下列的編制:
三省職權的劃分:中書省釋出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普通情形下,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由中書舍人(中書省專門委員)先用書面寫出各人的意見,送呈中書令,徵求同意,然後提出會議,由會議作成決定,奏報皇帝。皇帝批准後,再交中書省,用皇帝名義,釋出詔書。在釋出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時,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佈,而給事中且有把詔書退回(封敕)的特權。如果門下省沒有異議,則副署之後,即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整個帝國政令,在這種方式下運轉。
三省職掌的劃分,十分有趣,卻也十分無聊,它只不過是皇權一權的瑣碎分配、實質上中書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書室,門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友室。看它們的官屬,無論官稱和職務,幾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強用“左”、“右”予以區分。只有尚書省有其存在價值,但沒有像國會之類或像羅馬元老院之類會議性質的制衡機構。中國傳統文化中缺少人權思想,政治思想中缺少民主思想,再多的農民暴動或民變政變,因缺少這兩大思想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始終無法產生代議政治或其他任何種類的民意機構。
三省首長是當然宰相,但因李世民大帝曾經擔任過尚書令的緣故,大臣們不便於再稱這個官號,尚書省遂一直由副首長尚書僕射(執行長)代理首長,成為當然宰相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官員——大多是中書、門下二省副首長(侍郎)或六部首長(尚書),皇帝命他“參知政事”、“同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時,同樣也是宰相。所以宰相名額,總在三人以上,而以聲望最高的一人為首相,不過並沒有首相名義,他只有影響力,而沒有法定權力。諸宰相除了定期會議外,還要定期在政事堂共同進餐,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會商國事。
唐王朝的學校制度和考試製度,影響中國一千三百年之久。
學校的設立是中國古老的傳統,但大分裂時代中,各獨立王國因軍費不足,往往停頓。上世紀(六)國家統一,學校教育也隨之復興。唐政府帶給人民安定,學校教育更趨發達。各州有州立學校(州學),各縣有縣立學校(縣學)。首都長安有三個高等教育機構:一是前述的隸屬於尚書省禮部的“國子監”,即國立京師大學。二是隸屬於門下省的“弘文館”,即政府主辦的普通貴族大學。三是隸屬於皇太子宮的“崇文館”,即皇太子主辦的高階貴族大學。後二校學生限定必須具備某種資格,如皇族近親、皇后或皇太后近親,或宰相的兒子,一品以上高階官員的兒子,才能入學。只有國子監大學,低階官員的兒子或平民出身的學生,才可以就讀。李世民大帝在位時,常常去國子監視察,使學校教育更受到重視,當時學生人數已達三千餘人。東方高句麗王國、新羅王國、百濟王國、渤海王國、日本帝國;西方高昌王國。後來還有吐蕃王國以及南方南詔王國,都有大批留學生前來受課,成為世界上最可觀的高等學府。
學校所用教科書,當然限於儒家學派的《五經》。因為對《五經》的解釋,各學者互不相同,唐政府指定國子監大學校長(國子祭酒)孔穎達,組織一個委員會,對《五經》的解釋,重新確定,出版《五經正義》,共有下列九書——因之世俗有時也索性稱之為“九經’:
經過唐政府的核定頒佈,這九本書遂成為學校的標準本教科書,無論研讀或考試,或其他任何情形下涉及《五經》時,都以此《正義本》為標準。這是一個統一思想的基本措施,儒家學派的思想領域,再被縮小。學生們在學校研究《九經》,只要能搞通其中一經,即由唐政府授予官職。
學校教育的發達,促使科舉制度的發達。上世紀(六)隋王朝統一全國後,對門第世家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