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11章丞相武將專權廢除文官科舉
元朝秦王右丞相伯顏,平定唐其勢發動的叛亂後,獨自一人執掌了朝政大權,他真是小人得志,給他一點陽光就燦爛,給他一點洪水就氾濫,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他執掌權力後實在無法淡定,充分暴露出小人得志猖狂的通病。他頭腦一發熱,就做出了許多荒唐的事出來,影響了朝廷的政局。
元朝秦王右丞相伯顏,中書平章政事徹裡帖木兒,都是是武將出生,對文官科舉考試很不感冒,想把持文官選擇的大權,他們喪心病狂,向朝廷提出廢除文官科舉的建議,失去了人才選擇的公正與公平,堵住了天下文官的出路。為元朝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引發了以後更大的動亂。
當時的江浙平章徹裡帖木兒,被召入大都京城,成為朝廷裡的中書平章政事,他曾經頭腦發熱,提出停廢科舉考試製度,把學校的莊田,改給軍隊衛士作為衣糧的來源。徹裡帖木兒他並非是武夫,卻不知是哪根神經短路,提出這個荒唐的建議,以後的許多腦袋不開竅,頑固不化的將官,也無緣無故地痛恨學校,提出建議停辦全國各地的學校。
元朝的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當皇帝執政時期,在皇慶改元,也就是1312年,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將王約特命為集賢大學士,並將他的興科舉建議,釋出專門的詔令在全國推行。皇慶二年。也就是1313年,農曆十月,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要求中書省商議舉行科舉考試。皇慶二年農曆十一月十八日,也就是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下詔恢復科舉。
延祐元年,也就是1314年,農曆八月二十日,全國舉行鄉試,一共錄取三百人。延祐二年,也就是1315年,農曆二月三百名鄉試合格者在京城大都舉行會試取中選者一百人,農曆三月七日,一百名會試中選者在京城大都皇宮舉行殿試,最終錄取護都答兒、張起巖等五十六人為進士。此次科舉仿唐宋舊制。尊崇朱熹之學。歷史上稱為“延祐復科”。蒙元滅金、宋後。科舉廢棄。“延祐復科”距離宋亡36年,距離金亡更達81年,漢族士人至此方重獲正常的晉身途徑。民族矛盾有所緩和。
當時徹裡帖木兒是江浙的平章政事官。當年朝廷在舉行科舉考試的時候,向全國各地派遣考試官員,盛況空前,鋪張浪費,耗費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徹裡帖木兒對此心裡總是憤憤不平,他進入朝廷當上中央政府的中書省官員後,就想改弦更張,廢除科舉考試製度。
科舉是一種透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也曾引入了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三年,也就是607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約一千三百年。
科舉不僅是一種中國文化,從整個人類社會管理變遷過程來看,科舉制度是一種社會智商、能力的培養、挑選、使用的社會性管理程式,他不變的操作步驟是:“逐級培養篩選、一一對比淘汰”。他為社會智商能力的挑選提供了可見、可比、可控、可重複、可驗證的過程及依據,提高了社會成員能力智慧培養、挑選、使用的“專業性、系統性、精確度及效率”。
科舉制度對社會成員“逐級培養篩選、一一對比淘汰”的程式性步驟,得到全世界各種文化的認可接受,成為現代公務員制度、中高考制度、技能職稱評定製度、體育競賽、科研程式中的實驗組/對照組的核心程式,是全世界普及度最高,使用度最廣,支撐著整個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社會智商能力挑選”核心制度,也成為了全世界都複製複製執行的世界性文化。
秦朝以前,中國社會採用分封制,選士也依靠世襲制度。西周時,天子以及諸侯分封天下。周禮之下,社會階級分明。管理國家由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按倫常,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制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為各國國君服務。
到了漢朝,分封制度逐漸被廢,皇帝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皇帝為管理國家,需要提拔民間人才。當時採用的是察舉制,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察舉制缺乏客觀的評選準則,雖有連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