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裡當球童。在高中和大學時代,我也不斷地參與過一些工作,從酒吧的侍者到學校的助教。 1961 年,我拿著化學工 程 博士的學位走出伊利諾伊大學的校門,非常渴望到真正的商海中一顯身手。
GE 給我提供的職位看起來很理想,我將在實驗室中工作,參與一種新型塑膠的開發。成功之後,我還有機會出去做應用和銷售。尤其令我滿意的是,工作地點就在馬薩諸塞州,而且 GE 付給我的薪水也是其他公司比不了的—整整 10 500 美元。
請相信,我當時所考慮的並不是什麼職業規劃。如果有什麼規劃的話,我肯定要選擇去埃克森公司工作,因為在那裡,化學工程專業的學位才真正有價值。但管不了這些了—埃克森是在德克薩斯州呢!要知道,離開家鄉去伊利諾伊上學,已經讓我飽受思鄉之苦。
來到 GE 之後的 13 年裡,我獲得了 4 次提升,每次的感覺都很美妙。我喜歡承擔更多的責任,做更大的生意,建造更大的廠房,管理更多的下屬。但直到 1973 年之後,我才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有可能爭取全公司的最高職位—而且我也期望如此。我陷入了狂妄自大中,以至於在填寫自己的業績評價表時,在有關職業目標的欄目中,我把以上的想法和盤托出。
8 年之後,我的夢想實現了。
那麼,事情是怎樣發生的呢?一個人怎樣才能獲得提升?
第一個答案是運氣。
任何職業,不管看起來有多麼照本宣科,但都要受某些純運氣因素的影響。
有時候,一個人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了合適的地點,他遇到了某個人物—比如說,在機場或者晚會上—於是,機遇的大門就向他敞開了。我們可能都聽說過類似的故事。
有時候,直到事情都發生了很久以後,我們還不敢相信自己真的那麼走運。
我有一位高爾夫球友,佩裡·魯迪克。他還記得,當自己剛剛去美邦銀行( Smith Barney )工作不久之後,有一次晉級的機會,那是負責法國的業務部門,可是他落選了。失敗令人痛心疾首,他覺得自己失去了在公司揚名立萬的最好機會,更不用說不能享受巴黎在 1966 年的奢華富貴了。
運氣來的時候誰也擋不住。在佩裡丟掉了去海外工作的機會兩年之後,公司在紐約的一個重要職位又出缺了,這次他得手了。那時他 32 歲,走上了新的崗位,開始負責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手下則有一群思想前衛的年輕銀行家。他幫助公司成功地度過了一個頗具挑戰性的行業整合時期。
長話短說,佩裡在 1985 年做上了美邦銀行的副董事長,直到 1991 年退休。
但是,人們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有時,職業生涯的停滯並沒有其他任何理由,而完全是因為運氣糟糕。至少說,職業曲折發展的有些因素完全在你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外,比如發生了企業兼併或者業務剝離,或者來了一位新老闆,他對你的未來有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想法。偶爾,你還會由於辦公室政治或者某些裙帶關係的影響而失去提拔機會,而那樣的打擊可能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甚至讓你不禁自問:“早知如此,我幹嗎要嘗試?”
別那樣想。
因為從長期來看,在你漫長的職業生涯裡,運氣所能起的作用要比那些你可以控制的因素更小。
我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從未認真考察過這些因素。只是後來不斷有聽眾向我提出關於職業生涯的問題,我才做了很多思考。那些問題真是五花八門:
◎ “我喜歡在總部做管理工作,但是更想去業務部門。我怎樣才能說服老闆進行這樣的職位調換?”
◎ “我對老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感,但她在我們公司裡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人肯拉我一把,那我還有可能在公司得到晉升嗎?”
◎ “我在製造部門工作,但我想去市場部門。怎樣才能離開工廠呢?”
順便說一句,對於職業發展的關心,並不侷限於某個國家或者某個產業。中國的市場經濟剛發展起來不久,其文化傳統中也有許多“平均主義”的痕跡,可這裡的商業人士卻非常好學,他們不停地問:“如何才能走到別人前面?”而同樣的問題在葡萄牙、法國、丹麥以及資本主義誕生不過 15 年的斯洛伐克也屢見不鮮。
我想,無論在哪裡,答案都是相似的。
大致說來,要想獲得晉升,有一個“要”和一個“不要”。
◎ 要交出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