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帶的研究生,畢業後分配到人民日報社工作。一上班,艾豐就對他說:“我的辦公室,不找你,一般不要進來。”
過了一年,他有些恐慌,找到艾豐:“艾老師,你對我到底有什麼意見,為什麼一直不找我?”
艾豐說:“你現在已經不是我的研究生,是我的屬下幹部。如果你老往我這兒跑,別人會說我給你‘吃偏飯’了。你所有的成績都會被認為是‘吃偏飯’的結果。你不要以為有一個導師當領導有好處,我是導師的時候,輔導你,我對你是正面的,現在你成了我的部下,我對你就是負面的,因為在我的陰涼下很容易把你蓋住!”
作為上級,艾豐對王清憲更加嚴格要求。和國家體改委合作搞的一組關於房改的報道,在艾豐的要求和指導下,王清憲從頭至尾改了四遍,最後一遍還是艾豐親自改定的。現在,這些修改稿的底稿王清憲還作為紀念品保留著。後來,王清憲到《中國改革報》當常務副總編,到《中國資訊報》當總編輯、社長,還總是回憶起那段收穫最大、心情最愉快的日子。
“執政風格”
艾豐做部主任,除了工作制度和業務建設之外,更重視的是與同事之間心與心的交流。
他上臺之初,便向大家交代自己的“執政風格”:
“第一,我的風格是‘誠懇的簡單化’。我保證對大家是誠懇的,不會嘴不對心,但方式、方法力求簡單。表揚你就是表揚你,批評你就是批評你,不會在批評你的時候再加上許多肯定你的客套話。我說什麼話就是什麼意思,大家不必去猜是否弦外有音。因為我們天天在一起工作,關係搞那麼複雜,大家都會太累了。
“第二,我不怕‘刺頭’。保證公正、公平辦事。如果怕‘刺頭’,不是‘刺頭’的同志也會‘刺頭’起來。
“第三,歡迎‘拍馬屁’。我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大家的支援。現在有一個毛病,誰要支援領導的工作,誰向領導多彙報工作,往往就有人說他‘拍馬屁’。這樣誰也不敢接近領導了,領導就被架空了。不要怕人家說‘拍馬屁’,這點小風險你都不敢冒,再大的風浪你能頂住嗎?這樣的人怎麼重用你?”
這些話初聽起來“理很粗”,很刺耳,但它本身就體現了艾豐“誠懇的簡單化”的風格。
艾豐大膽改革夜班制度。當時夜班的問題很突出,多數人不上夜班,上夜班的人很少,幾年都是同樣的人,而且多是剛來的年輕同志。老同志不上夜班,又對年輕編輯改的稿件有意見。於是,部務會議決定,男同志55歲以下,女同志50歲以下,都要上夜班,“無一倖免”。
決定宣佈之後,一位研究生同學找到艾豐,說:“我有病,我不能上夜班。”艾豐問什麼病,他說“美尼爾氏症”。艾豐說:“美尼爾氏症平時不犯不算病。你上夜班,如果病犯了,你再下來。”那位同志覺得艾豐不講同學情誼,艾豐解釋說:“這是公事,不是私事。私事,同學之間好商量,公事就要公辦。如果你是我的同學,就可以不執行部裡的決定,那別人不執行我怎麼管?如果你非要不上夜班,我也不能逼著你上,但有一條,將來評職稱,我會不同意你被評為主任編輯,因為主任編輯的條件之一就是能夠主持版面。你再想想看。”
這位同志想通了,愉快地上了夜班,並且在版面設計上有不少創新。艾豐專門召開了一次例會,舉辦這個同志的版面展,讓他介紹經驗。
艾豐“誠懇的簡單化”也有過頭的時候。一次,部內評中級職稱,一位年輕的同志在申報表上把“編輯”的“輯”寫成了“通緝令”的“緝”。艾豐看了非常生氣,申報編輯,居然把“編輯”的“輯”寫錯!艾豐當面批評了他,但還覺得“言猶未盡”,就在一次例會上,又當著這個同志的麵點出了這個問題,還說:“這個錯誤讓別人啼笑皆非。據說,你在大學還是個高才生,你怎麼不高才一個給我們看看?”這句挖苦的話一出,全場鴉雀無聲,那個年輕同志本人也深深地低著頭。會後有人提醒艾豐話說過了頭,也有人對被批評的年輕同志表示同情,認為艾豐的話說得不妥。那個年輕的同志笑笑說:“沒關係,我知道,他這是恨鐵不成鋼。”
“反革命”(5)
花絮?凌志軍
為了凝聚人心,艾豐也總是好想一些特殊的“招數”。
經濟部組建後的第一個春節就要到了,部裡決定開一個春節聯歡會。聯歡會第一項程式是艾豐講話。在聯歡會上做報告,風險不小,但是他不但做了,而且竟拿了厚厚一摞約100頁稿紙的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