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報》各部門中評得最滿意的部門之一,其根本原因並不在於艾豐敢於在報社職稱評定會上為本部門的同志去爭,主要是靠平時對編輯、記者在業務水平提高上下紮實功夫。經濟部有一個始終堅持的會議,那就是每星期一下午的部例會。這個例會不僅研究和佈置當前的報道精神和報道任務,而且總是以各種形式進行新聞業務的研討。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反革命”(3)
對於年輕的同志他曾專門舉辦一個名叫“拿出合格品”的研討班。當時在年輕同志中間存在一個問題:稿件寫好了,匆匆忙忙就“交卷”,然後催促發稿見報。由於稿件寫得很粗糙,編輯要花很多時間加工,組長和主任們也要花很多時間修改。雖然修改很多,但發表之後,這些年輕同志都不再研究為什麼這樣修改,而是見報大吉。這不僅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工作量,更妨礙了這些同志的進步。艾豐在研討班上先做了一個報告,其中講了新聞寫作中的兩種心態問題。開始寫作時,心態應該是“我是天下第一才子”,要爭取一氣呵成;稿子寫好之後,心態應該是“我是天下最差的作者”,要對初稿進行反覆的修改。而有的人的問題是兩種心態位置放反了。開始寫作的時候,他覺得“我是天下最差的作者”,沒有信心,改來改去,最後情緒都寫沒了。而寫好初稿之後,卻覺得“我是天下第一才子”,寫好的東西一個字都不需要再改動了,這就放棄了稿件質量提高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反覆修改。就像我國的一些產品一樣,後加工整理很差,價錢賣得很低,外國公司買去以後,經過後加工整理,附加值大大提高。
為了使大家信服,艾豐還特意收集了一些稿件,把同一稿件修改前和修改後的不同狀況作一對比,許多年輕同志服氣了。然後,艾豐又組織全部大會,請他們在會上就參加研討班的收穫體會發言。
對於一些進步快、業務冒尖的同志,艾豐更是“抓住”他們,嚴格要求,以促使他們“更上一層樓”。
現任《人民日報》經濟部副主任潘崗,在艾豐當經濟部主任的時候,開始是一般編輯,但由於他十分刻苦努力,一段時間內在《人民日報》發了不少一版頭條,成為眾人矚目的後起之秀,後來又被提拔當了財貿組副組長。為了激勵他繼續進步,艾丰采取了“激將法”。一次,與潘崗談話時,艾豐突然對他說:“我對你有一個判斷,三年之內很難再進步了。”這算什麼話?正在如日初升的潘崗自然很難理解,因而也不能接受這個說法,但他沒反駁,轉身走了。艾豐看他沒反應,為了進一步“刺激”他,讓他理解自己的真實意圖,就又做了一件事。他把潘崗剛剛送來的一篇一千多字的評論稿子,反覆看了幾遍,然後做了認真的修改。艾豐在原稿三面都貼上了白紙,改了17個有毛病的地方,貼上去的白紙都寫滿了。
艾豐又和潘崗打招呼:“你的這篇稿子我挑了17處毛病,準備在例會上進行講解。你不要誤會,這不是給你難看,更不是不信任你。現在大家認為你是顆正升起來的新星,講評你的作品,對大家重視自己的提高會起到更好的作用。”例會上,艾豐講評了潘崗的這篇評論,並把修改稿送給潘崗,請他參考。
例會後第二天,潘崗把艾豐的修改稿送回來了,但上面多了些內容,那就是逐條反駁艾豐的17條修改意見。
艾豐看看他熬紅的眼和固執的表情,知道他對自己的修改和做法的本意沒有想通,就對他說:“咱倆不要再爭論了,你想不通,我的意見就放在那裡。這是業務問題,不是行政問題,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見。咱們存而不論。”
過了兩年半之後,一天晚上,潘崗到艾豐的辦公室聊天。艾豐舊事重提:“潘崗,咱們還有一樁公案沒了呢:第一個公案是我斷定你三年停滯,第二個公案是我給你的評論挑了17條毛病。你現在回答我,現在有什麼作品超過了你原來的水平?”樸實的潘崗覺得的確是被艾豐說著了。
艾豐接著說:“我為什麼斷定你要停滯三年?是因為你當時非常努力,也就是說,你超級的努力把你所有的基礎和素質都發揮了,甚至可以說發揮到頂了。你如果要再繼續進步,必須在基本素質方面有所提高,比如說理論素養、社會活動本領、文學功底等。這就好像種花的底肥,原來的底肥都用沒了,就是馬上新增新底肥,也要有段時間才能促使新的花朵綻放。”
“反革命”(4)
潘崗會心地點了點頭,兩人談得很融洽。此後他更加敬重艾豐了。
王清憲,是艾豐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