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司馬懿功高震主,又搶了曹真的全部功勞,曹氏能放過他麼?
司馬剛剛從被貶的狀態中恢復,立即便立不世全功,曹氏將沒法安置他,司馬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司馬需要諸葛亮繼續存在下去,就像《演義》中諸葛亮特地在華容道放過曹操一樣,這是一種權術。司馬需要在與諸葛的對壘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培植勢力,而不是一上來就跟草包曹真爭功,那樣只會再次賈禍。
所以,《演義》中“空城計”之後的章節中,感覺到曹真對自己不滿的司馬懿,處處讓著功勞給曹真,自己則一再謹慎謙抑,勝則不求全勝,只要一步步小勝;敗則避免大敗,實力必須保全——套用眼下網遊的攻略,司馬懿其實是把諸葛亮當成了供自己練級、打裝備的BOSS。
為將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按正常的戰爭邏輯分析,出動十五萬大軍,前後方圓百里之內的虛實,都在大軍哨探耳目的監視之下,否則司馬懿敢到處亂撞麼?何況,司馬是非常狡猾的老狐狸。
諸葛城中的虛實,應該都在司馬的算度之中。
所以,兵臨城下時,他“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是在看孔明耍猴戲的醜態,而心裡笑他。次子司馬昭初生牛犢,不明進退的秘要,偏要替老爸點破。司馬懿嫌他年少輕狂,所以才要“教訓”一番。諸葛亮見司馬懿竟被自己“嚇退”,也覺意外,硬撐著得意炫耀一下。
在羅貫中筆下,這樣用心的細節,前後一定會有相似的小故事照應一下,作為提醒(此即“草蛇灰線”)。前面諸葛亮一戰而擒夏侯楙,卻不殺他,而是放了他,成全他“戴罪立功”,繼續瞎指揮,那是因為諸葛看透了夏侯。如今空城之下,司馬放過諸葛,讓他繼續帶兵(諸葛若被幹掉,蜀漢統帥必然換成魏延,因為當時蔣琬太年輕,姜維也還是無名鼠輩),這是因為司馬已經透過馬謖和孟達的下場,看透了諸葛。 txt小說上傳分享
“空城”是計還是略(2)
《演義》對諸葛搞掉孟達,也有明筆表現。歷史上,孟達錯判形勢,在給諸葛亮的信中,寫司馬懿將起宛洛之兵對付自己,不過宛洛在千里之外,鞭長莫及,自己有充分時間準備叛亂。而《演義》中,這封信變成了諸葛亮寫給孟達的,擺明了是孔明在促使孟達誤判形勢。更妙的是,這二人的書信往來,被司馬懿截獲了,當時司馬的表現是“感嘆不已”,它對於孔明因小失大,因私廢公的做法,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
後面,司馬懿做了兩件事,一是在陳倉佈置了郝昭,算定諸葛會來(正史上卻是曹真的功勞);二是回到朝廷,向曹睿奏道:“今蜀兵見在漢中,未盡剿滅,臣乞天下之兵併力收川,以報陛下。”這是在要軍權,立刻便被曹魏嫡系的尚書孫資制止了,稱只要曹魏謹守邊境,讓敵人“自相殘害”,吳、蜀可以不戰而勝。
曹睿“大悟”,馬上就威脅性地問司馬懿:“此論如何?”司馬懿的野心被看穿,只好說:“此乃公論易安之理也。”此後,他就再沒有提過類似的要求,而且一直在裝孫子示弱、保持實力。
總之,羅貫中在“空城計”前後所塑造的諸葛與司馬的策略對比,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這二人的性格所帶來的不同人生選擇:一個是強出頭,一個是有意示弱。諸葛亮在蜀漢內部是強勢,在對曹魏時,蜀漢卻是弱勢;司馬懿在曹魏內部是弱勢,但曹魏對蜀漢卻是強勢。司馬不愁勝仗,卻要擔憂自己的處境;諸葛不愁自己的地位,卻缺少勝仗為國家開啟局面。相比之下,司馬懿的處境更難一些,所以他的應對也顯得更聰明,對後人更有借鑑價值。
《演義》中的“空城計”雖然是虛構的,但在戰史上,卻有很多使用“空城計”戰術而成功的案例。
據《左傳》記載,楚國令尹子元為了立功篡位,於公元前666年發大兵去攻打鄭國。楚強鄭弱,鄭文公在危急時刻,採納謀士叔詹建議,將城門大開,讓百姓任意出入,以為迷惑。楚軍統帥子元見狀,不敢貿然進入,便紮營等待時機。這時,風傳鄭的盟國齊、宋、魯等的援軍將馬上到達。子元害怕腹背受敵,連夜撤兵。為防止追擊,楚國軍隊撤離時,故意將軍營帳幕原封不動,留在原地。待鄭國探知楚軍已全部撤走,方知面對的楚軍營壘,原來也是空營。此戰,雙方空城計對空營記,都是 “無招勝有招”。
西漢時,漢朝與匈奴交兵,李廣任上郡太守,抵擋匈奴南進。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帶人外出打獵,遇到三個匈奴兵的襲擊,宦官受傷逃回。李廣大怒,親自率領一百名騎兵前去追擊,殺了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