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公儀休的宰相就非常明智,他懂得勤政廉潔是本,職位俸祿是末,他人送禮給他是因為他有職權,想從他的職權中得到好處,而他的職權又是由他的勤政廉潔、為國效忠獲得的。因此在位期間,公儀休從不接受別人的送禮,由此獲得了美名。
公儀休身為宰相,大權在握,而且他非常喜歡吃魚,所以魯國有一些為了謀求個人利益的人,爭先恐後地買好魚來送給他。可是每次別人送魚給他,都被擋在了門外,來人最後只好把魚帶回去。
公儀休的弟弟對此很不理解,他問公儀休:“兄長不是很喜歡吃魚嗎?他們既然誠心送給你,為什麼不收呢?”公儀休笑了笑,說:“正是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收人家送來的魚呀!你想想看,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魚,就欠了人家一份人情,欠了人家的人情就要為人家辦事。人家就是因為有難辦的事,才會捨棄錢財來託這個人情。收了人家的禮,為人家辦不該辦的事, 豈不是徇私枉法嗎?”
弟弟雖然點頭稱是,但總覺得兄長說得未免過於嚴重了,於是不屑地說:“兄長實在把事情看得過於嚴重了,吃人家送的魚未必能和徇私枉法聯絡在一起。再說,親朋好友託人說情也是人之常情,算不了什麼。”
公儀休板起面孔,十分嚴肅地說:“別的不說,可那樣做的話,我以後就吃不成魚了。因為收了人情,為人辦違犯法律的事,我便會丟了官,丟了官還會有人送魚給我嗎?現在我不收人家的魚,至少我可以自己買魚來吃,而且心安理得。你說哪樣更好呢?”
聽了公儀休的這一番話,弟弟佩服得五體投地。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
這句賢文出自我國曆史上的兩個典故,一個是孔子的學生曾子,另一個是東漢時期的東萊太守楊震。
“日勤三省”是關於曾子的:曾子堅持“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成現代白話的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做事是否敬業?與人交往是否誠信?學過的東西是否經常複習?”
“夜惕四知”出自東漢時期的名士楊震。楊震被稱為“關西孔子”。他做官後,十分清廉,從不接受別人的賄賂。他在任東萊太守時,有一次路過山東的昌邑,他的學生王密正在這裡做縣令。夜裡,王密帶著十斤黃金來見楊震。楊震非常生氣地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反駁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也?”王密聽後十分慚愧,只好帶著黃金告退。從此,人們都知道楊震是一個清廉無私的人,楊震也因此而名傳千古。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要求我們,做人要像曾子那樣經常反省自己,修正錯誤,揚長避短,完善自我;還要像楊震那樣清正廉潔、遠離貪慾。
種上莊稼,消除雜草
一位博士生導師帶著他的一批弟子參加社會實踐,周遊了許多名山勝景,拜訪了許多官員和學者,現在就要回到學校了,弟子們自以為見多識廣,滿腹經綸。
在進學校之前,導師領著弟子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準備給弟子們上最後一課。
弟子們圍著導師坐下,導師問:“我們現在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說:“現在我們坐在郊外的曠野裡。”導師又問:“曠野里長著什麼?”子弟們說:“長滿了雜草。”
txt小說上傳分享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3)
導師說:“現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沒有想到老師會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第一個弟子說:“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導師點了點頭。
第二個弟子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導師微微笑了笑。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第四個弟子說:“斬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導師站了起來,說:“討論就到這裡,你們回去後,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雜草。一年後,再來這裡相聚。”
一年後,弟子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雜草叢生的曠野,而是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在谷地邊上坐下,等待導師到來,可是一向守信的導師始終沒有來。
幾年以後,導師逝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文稿時,發現了導師寫下的結論:要想除掉曠野裡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上莊稼。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