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化”的藝術遭到排斥,被指責是走資本主義道路。
臺灣故宮的建立(9)
鑑於這種政治氛圍對藝術界影響巨大,人們會以為故宮也不會例外,將同樣受到一系列政治運動的影響。另外,由於共產黨要打破中國文化中一切傳統的東西,人們以為故宮作為傳統的典範,大概會有同樣的命運。 在新中國誕生以後,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在很大程度上是透過對外國帝國主義和傳統(即新儒教)的抨擊來獲得其合法地位的。新中國需要屹立於世界,實現富強。她只能透過摒棄傳統——特別是帝王傳統,來實現這一目標。
對傳統的攻擊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當時整個社會都被動員起來“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紅衛兵在全國各地橫衝直撞,摧毀歷史古蹟,砸爛佛像,給中國的傳統藝術造成了無法估計的損失。但是,早在“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運動開始以前,共產黨就已將矛頭對準了封建帝國時期的文化傳統和機構,斥之為“頹廢沒落”、需要加以“改造”的東西。
在這種大氣候下,人們會以為故宮將成為政治運動的首要目標。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故宮及其工作人員的確感受到了各種政治運動的影響,但它卻倖免於難——實際上,它的確經歷了那種狂熱,但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它能相對絕緣於外界的騷亂主要原因是毛主席、周總理及其他黨的主要領導人(包括朱德和郭沫若)為故宮提供了個人保護。在前面已經提到過,毛和周把故宮看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