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理及其他黨的主要領導人(包括朱德和郭沫若)為故宮提供了個人保護。在前面已經提到過,毛和周把故宮看成是象徵中國文化傳統的“國家”機構——他們(包括整個共產黨)想透過故宮在自己的政權和歷史間建立一種連續性。把新中國的領導核心安置在故宮旁邊的中南海是一個具有同樣含義的舉動。在他們看來,故宮代表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實體的偉大 ——這一偉大性從清朝開始逐漸衰微,但是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得以重建和再現。即使中國老百姓經歷著一場接一場的政治運動帶來的浩劫,但是這一聯結著過去的象徵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失去。
儘管毛澤東和周恩來親自過問,要求重修故宮,恢復故宮館藏,給予故宮特殊的地位、特別的資金支援和防衛。然而,博物院及其工作人員並非完全與世隔絕,他們無法遊離於那個時代的政治大環境,也不可能完全獨立於紫禁城紅牆外的政治運動。不同的政治運動還是對故宮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例如,在1952年的“三反”運動(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期間,故宮被當做政府浪費的例證而受到批評。工作人員也因奢侈行為備受指責,有幾個人還受到了嚴厲的譴責。博物院收購文物的行為也被說成是個人獨斷沒有經過協商,遭到批評。1955年批判胡風的運動對博物院沒有明顯影響,但1957年的反右運動卻殃及故宮——一位故宮以前的工作人員回憶說,有幾個工作人員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被解除職務,送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大躍進”對故宮和全社會都造成了不良影響。為了響應大鍊鋼鐵的號召,全國上下都將舊錢幣和古青銅器熔化並煉成工業用的金屬。沒有人能說清楚這些年裡究竟有多少古青銅器遺失或被熔化,也不知道故宮裡是否有文物被拿出去扔到火爐裡付之一炬。
“大躍進”期間,中央機關被勒令裁員以支援農村的工業化建設,故宮也在中央機關之列,因此,大批的故宮工作人員被暫時“下放”到農村,但其中許多人並不是博物院的專業人員,而是50年代招募的導遊和普通工作人員。被“下放”的專業人員則大多數在1959年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也是在大躍進期間,作為博物院“為人民服務”工作的一部分,故宮的群眾工作部在全國各個城市舉辦了圖片展,派工作隊攜帶幻燈機,奔赴農村、工廠和兵營,向群眾宣傳故宮及其藝術,以達到教育群眾的目的。
毛澤東時代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當屬“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在1966年8月向群眾發出的“炮打司令部!”正式拉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帷幕,從此開始了對黨和政府機關的正面衝擊。如前所述,“文化大革命”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抨擊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透過“破‘四舊’”對傳統文化進行攻擊。在破除“四舊”的運動中(1966年),故宮被說成是“封建主義的老巢”。故宮的工作人員憂心忡忡——暫且不論群眾運動中反封建反傳統的各種主張,紫禁城外天安門廣場上聚集的成千上萬的紅衛兵才真讓人心驚膽戰啊。
臺灣故宮的建立(10)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一開始,一群紅衛兵就衝進故宮,佔領檔案館達3天之久。他們撤離時還把諸如“打破四舊!打碎紫禁城!”之類的大字報、標語口號貼在故宮的牆上,把故宮弄得面目全非。 6月底,文革小組(領導人是毛激進的妻子江青及其他幾個狂熱分子)向故宮派駐了一個“工作隊”,其任務是對博物院主要領導的“革命性”進行審查。結果,人們發現恰恰是工作隊成員缺乏相應的無產階級革命意識。
在“文革”早期這個關節點上,周恩來總理適時進行了干預,於1966年8月18日做出如下指示:
1。 以國務院的名義釋出一道命令,要求文化部關閉故宮博物院;
2。 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中央警衛團封鎖紫禁城周圍地區,並進駐故宮——因此有一個營隊的兵力駐紮在故宮裡面;
3。 發出指示:故宮屬於國家,屬於人民,必須得到保護!
周恩來的指示發出四五天後,紅衛兵再次試圖闖入故宮,但遭到解放軍的阻攔。解放軍封鎖了整個故宮。 此後,在整個“文化大革命”期間,為毛和其他國家領導人擔任警衛工作的精銳警衛團——8341部隊,也駐紮在緊挨著領導人駐地中南海的故宮裡。
在以後的5年時間裡,故宮大門緊閉,一直到1971年才又正式開放。關閉雖然能保護故宮及其藝術珍品免受紅牆外的侵擾,但並不能使故宮的工作人員免於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