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我們知道孟子的基本立場了,作為儒家,不能靠外在的武力,也不能僅靠精神上的某種想法或信念,而要看是否合理,是否正當。
學生接著問,除了先生之外,還有別人也不動心,先生有什麼特色呢?孟子說,第一,我能知言;第二,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什麼叫知言?大家想想,《論語》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再想想,《論語》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孟子所說,接的就是《論語》最後一句話。一個人說話的時候,你要聽得懂裡面有什麼問題、盲點、執著,他的困境何在,再比如他為什麼閃爍其辭呢,都要能聽得懂,這樣才能瞭解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這不是平常的話,孔子這樣說,到孟子的時候真的做到了,作為儒家的亞聖,孟子是有他的資格的。
更難的是第二點,浩然之氣。這個詞,以前沒有人用過。什麼叫浩然呢?浩然就是下雨很多,河水暴漲,流入下游的時候水勢很大。
那什麼叫浩然之氣呢?我們呼吸一口氣,怎麼變浩然呢?
二、浩然之氣
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難言也。”為什麼?因為它牽涉到個人的生命體驗,僅靠筆述口說,實在是講不清楚。
很多人生問題,要有體驗才能很好地理解。比如有人上臺演講,他說,今天的主題是戀愛,戀愛是怎麼一回事呢?有?驗的人不講也懂得,沒有?驗的人講了也不懂,所以謝謝各位。
浩然之氣也是如此。我修煉了一輩子,你這麼年輕的學生問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但孟子還是說了:
“那種氣,最盛大也最剛強,用直來培養而不加妨°,就會充滿在天地之間。那種氣,要用義跟道來配合,沒有這些,它就會萎縮。它是不斷累積義行而產生的,不是偶然的義行就能裝扮成的。如果行為讓內心不滿意,它就萎縮了。”
義就是做事有正當性,道就是人生找到正確的路來配合。平常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做正當的事,要慢慢地培養,累積久了自然就會產生這種氣。但是不能預期,我們已?做了一百件好事了,怎麼還沒有這種氣呢?不能說非要做幾件好事它就出現。內心裡面要常常想著它,但是千萬不要主動助長。後面接著就是揠苗助長的故事。
孟子提到三個比較核心的字。第一個是直,我們講儒家,常常要碰到這個字。直代表真誠,真誠而正直,內心無愧,不自欺,也不找藉口。
第二個是義,義者,宜也,適宜的宜。今天這麼做對,明天這麼做不一定對;張三這麼做對,李四這麼做不一定對,所以需要高度的智慧去判斷。
我們可以補充說明一點。孟子曾提到“大人”這個詞,大人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政治領袖,二是指德行圓滿的人。孟子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離婁下》)意思是說,德行圓滿的人,說話不必守信,做事不必有結果,只要看義在哪裡。儒家講信用,為什麼說言不必信呢?這樣一來,很多人會說,你看,我現在說話不守信是孟子的啟發。那還得了!我們要思考一下,為什麼說話不必守信而要看該不該呢?這是因為守信到實踐之間有時間的落差。
比如說,我最近買了把獵槍,你說下個月要借去打獵,好朋友沒問題,我答應你。但是就在這一個月你患了抑鬱症,有自殺的傾向,那麼我還借槍給你嗎?或許我可以說,守信就好,你怎麼做是你的事。但如果你真的自殺了,至少我有道義責任啊。這個“惟義所在”的義,就是適當性和正當性。
儒家講“義”這個字,真是千言萬語不容易說清楚。所以孔子要強調,仁者之外還要做智者,智者就需要像水一樣,遇到山就轉彎,遇到坑就把它填滿,要隨著各種情勢的變化作調整。仁者呢?相對還比較單純,仁者喜歡的是山嘛,有礦物,有植物,有動物,無所不包容,這是仁者。孔子強調仁、智並重,再加上勇敢可以去實踐,成為三達德,也就是“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孟子》裡面提到仁,跟義並舉,仁是人心,義是根據不同情況來判斷路怎麼走。
第三個是道。義跟道怎麼分別呢?道是人類共同的正路,比如說我現在是一個人,我立志走上人類的光明大道,這是道。所以通常這個道會具體表現為社會的禮儀、禮節、禮貌。跟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