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頁)
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復始。
這種從一而終的做法,固然有保持教育連續性的好處,但數年如一,天天老面孔,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交際能力,也使學生正在逐漸成型的思維、個性、知識、視野受到單一教學模式的侷限。遇到一個好老師則好,遇到不合適的老師就會被耽誤,不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同時,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中學為了提高升學率,往往會根據考試成績劃分重點班與普通班,把最好的師資力量集中在重點班,學生往往可能因為過去成績不好或者一次考試發揮不好就被分配到普通班,進而被學校“歧視”性地忽略造成“差生更差”。
而國外現在的許多學校並不是這樣。很多學校每年都會對各班學生和老師在全校範圍內進行重新組合,使得班上年年都有新面孔;有的學校甚至還與其他國家的學校結成教育聯盟,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習,以豐富教學內容。“人挪活,樹挪死。”這個道理其實有時也適用於孩子的教育。歷史上,許多偉人都曾經因為轉學從而獲得了一生中最大的轉機。
韓國著名三星財團的創立者李秉哲,這個經濟界奇才少年時代曾因為拿不到任何畢業證而聞名一方。李秉哲出生在一個交通不便、貧瘠落後而且幾乎與世隔絕的地區,那裡沒有正規的學校,村裡的孩子都在他祖父辦的“文山書亭”讀書。由於李秉哲的祖父教的都是傳統封建道德倫理和古典人文知識,加上教學方法陳舊,絲毫不能激起李秉哲的興趣,他經常逃課,成績很不好。
小學快畢業時,李秉哲聽說城裡的新式學校很好玩,不僅教讀書、識字,還講故事、講歷史,還有許多課外活動。於是他請求父親把他送進了晉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