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條件,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設計遊學計劃。對於我來說,只要有機會,每年春夏冬三個假期,基本上都是帶著女兒安琪和兒子安東四處遊學,足跡遍佈國內和美、歐、亞、非四大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過去的這些年中,我對這類旅遊做了些記錄,完成了這本書。當然,我的體驗也有一些侷限性,有些觀察不一定準確,希望把我的一經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
雖然國內很多家庭還不是很富裕,但送孩子“走出去”對他們來說也是重要計劃,哪怕僅僅是出去旅遊或者見識一下。2007年中國出國旅遊人次已達3000多萬,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出國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令人遺憾的是,很多有遊學條件的家長思想意識還停留在“出國幾日遊”或“國內幾日遊”上,尚未將旅遊和孩子的教育成長有機結合起來,國內教育和旅行機構也應該設計一些適合的國內和國際遊學專案來滿足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條件的話,最好給孩子一兩次遊學的機會,不管是在國內遊學,還是在國外遊學,都會有一定的效果和收穫。
過程就是培養,見識就是收穫
在帶安琪、安東遊學的過程中,我讀到由雅克·德洛爾任主席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名為《教育——財富蘊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研究報告。報告著眼於廣闊的國際經濟、政治、文化背景和未來21世紀的發展目標,既從各國實際出發,又注意可行性,向高層決策者提供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行動依據。該報告中提出了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觀點:21世紀教育的四個支柱應該是——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做人(learning to be)。而這四個學會,僅僅靠在學校固定地接受教育是完全不夠的。
實際上,我們對孩子游學和進行國際化教育也是圍繞這幾個方面展開的:其一,讓安琪和安東體驗多種校園文化,進而融合多種文化價值觀;其二,讓安琪和安東多參加課堂之外的夏令營和社群活動,培養他們獨立的社會生存能力以及社會交際能力;其三,帶他們去世界各地的著名城市旅遊觀光,讓他們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開拓心胸和見識,正如培根先生所說:“對於年輕人,旅遊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其四,注意孩子從小的情商和財商培養,一個人在這兩方面的智商往往能夠決定其一生的命運;其五,我們除了儘可能地帶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外,還經常帶他們“回到過去”——尋根,這不僅僅是為了憶苦思甜,我還希望安琪和安東都能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任何一個國際人也必然都有自己文化的根。
現代社會對社會成員最重要的要求是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成為一個能自立於社會的身心健康的人,比什麼都重要!青少年階段的教育目標就是要教會孩子學會健身,學會接觸大自然,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理財,學會交往,學會心理調節,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今後能自立於社會。而外出遊學,哪怕是出村,出鄉,出市,出省,都會給孩子和家長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特別是對獨生子女一代,都是對課堂教育最天然的補充和提高!事實上,有意識地調節孩子的成長環境,給他們創造開闊眼界、體驗不同文化的機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與國際接軌,需要靠有世界眼光的下一代;中國走向世界,需要有能力整合世界文化的一代。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年輕父母要學會運用新的國際視野,去力所能及地培養具有國際化觀念的一代,為下一代多做一些準備。兒女未成年時,往往無法擁有足夠成熟的心智去設計自己的成長人生道路;作為父母,我們的選擇往往對兒女的一生髮揮決定性作用!那麼,讓你的孩子從小成為知行合一的人才,就請帶著他們去遊學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 在遊學中體驗多種校園文化
透過觀察,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由於分割槽劃片、戶籍制等原因,國內教育存在著“一校終身制”的現象。學生上了一個學校,被分配到某個班級後,基本上就會在這個班一直上到畢業。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會轉班、轉校。而且國內的中小學校在教學中往往實行大迴圈,即:一個班主任配幾個主科教師,把一班學生從一年級一直送到畢業,然後回頭再帶一年級,如此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