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輪馬車的靈活性比以前大為加強,而且人們又在車身和車輪之間加了彈簧等避震裝置,又使馬車乘坐更為舒適。所以,四輪馬車在西方被廣泛使用起來。現在汽車的很多構造也是從馬車那裡借鑑過來的。
站在〃老子居〃門口的廣軍、蔣振華先生都是黃老弟子,談到恩師,二人一臉景仰。現為中央美院教授的廣軍誠懇地說:〃老師的確非常有才華,不服不行!1963年在美院當教授的黃永玉先生就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只招了十個學生,我是其中之一。在我們眼中老師是異於常人的,不管是他出生於鳳凰的土家族血統,還是他十三歲起就自己闖世界養活自己的人生經歷。除了教我們畫畫,在為人上老師對我們影響也非常大,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比如'文革'中他被批為畫'黑畫',在那樣一個環境下他仍然樂觀地面對一切,每天看書寫作甚至陪鬱悶的朋友聊天,到了晚上11點大家都散了,他才把門一關獨自作畫到次日凌晨三四點。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做人不要樹敵,交朋友還來不及呢,為什麼要樹敵呢?老師非常幽默,記得當時他帶我們到大連漁民家去體驗生活,我們十個人和他同睡在大通鋪上,他睡在中間,每晚都要給我們講三個笑話,我們和他在一起特別開心。〃這種師生情誼一直延續了四十年,廣軍說:〃比如前一陣,老師突然想做木刻,一個電話打給我說他需要幾塊五合板,我立馬就去市場上挑選上好的板子親自給老師送過來。就像四十年前一樣,雖然我都六十多歲了。〃
廣軍在為老師自豪的同時,坦言也有很大壓力:〃張五常先生是黃老好友,他曾與黃老聊過'徒以師名'、'師以徒名'之說。在我們自己看來我們這些弟子真是徒以師名,許多同學如今都是博士生導師了,可又怎麼樣?在藝術上沒人超越先生,都遠遠落在其後,所以感覺自己真有點徒有虛名。先生在藝術上永遠有追求,同時他的觀念永遠那麼超前,讓年輕人都自愧不如。〃現在身為新疆美協秘書長的蔣振華亦有同感:〃他永遠是我們的老師。〃
(《黃永玉辦展眾〃老頭〃捧場》,《北京娛樂信報》2004年3月30日 記者:李冰)
黃永玉 比我老的老頭越來越少(1)
《北京青年報》2004年4月1日 記者:劉紅慶
認識他的人說他是個〃好玩〃的老頭
不久前獲得中國美術金彩獎終身成就獎的著名畫家黃永玉,將從今天起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
去年因散文集《比我老的老頭》受到追捧的黃永玉,今年80歲了,因此他的這次個展取名〃八十藝展〃。
從東六環向徐辛莊插出去不遠,就是黃永玉先生鼎鼎有名的萬荷堂了。如果是一個不知情的人,向萬荷堂望去,會以為是一片古建築。在路邊,建了一個亭子,與主建築呼應的色彩與風格。進得院來,一群狗歡躍著、嘶叫著簇擁著來客。同行的朋友捧著一幅黃永玉的大照片走在前面,狗就在他左右逡巡。朋友出示他手中物品問:〃你認認,這是誰?〃這群狗不知道是否真的辨別清楚了來人是主人的朋友,雖也嘶叫,並未狂吠,追隨著把我們送到主人的〃老子居〃。
見到這樣一群萬荷堂的居民,記者想起黃永玉一句話:〃狗和人,你講句公道話,誰真誠?〃
〃老子居〃左側,是又一個亭子,亭子裡掛著一口鐘。亭子的柱子上有一副很好的對聯,大約是講鐘聲與做人的道理,也一定是黃先生的手筆。可惜風大,我沒有記下來。
我和母雞不一樣
進到客廳,黃永玉的早點已近尾聲,正忙著在幾本自己的著作上簽名,然後找到一個大信封,把簽了名的書並畫展的請柬包進去,膠條封好,認真而細心地做著這一切。朋友說:〃像是特快專遞的專業包裝。〃後來我們知道,吳作人的妻子、93歲的畫家蕭淑芳看了《比我老的老頭》,覺得很好,說還要看黃永玉的書。於是黃永玉就又送三本書給她。蕭淑芳說:〃你的畫展,我坐輪椅也要來。〃黃永玉當然感動,但是他也感慨:〃要是吳作人還在,也能來,多好啊!〃
忙完這些,黃永玉正想坐下與我們聊天,但是一轉身又去了,說上廁所。記得上次他在小便池上貼著這樣的字條:〃用後請按鈕,是水龍頭的鈕,不是你身上的紐。〃這個字條還在嗎?
客廳正中一圈座椅,顯眼位置是黃先生自己畫的荷花,像屏風一樣立著。屏風兩側的櫃子裡是一些古董類的舊物。而向陽的窗前,掛著一排鳥,它們向著陽光鳴唱著。而茶几上的水仙,正發著幽幽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