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蠍子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們使用“文明的分野”一詞來取代“文明的衝突”,那麼它似乎更準確地表達了21世紀的一個基本事實,因為“分野”是一箇中性概念,它只是表示了一種彼此區別的客觀狀態。這種“文明的分野”,既可能導致不同文明之間的暴力衝突,同時也為不同文明之間的平等對話提供了一個人道主義的平臺。因為只有在彼此承認對方文明存在的獨立價值的前提下,在承認不同文明之間的文化差異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進行真正平等的對話。否則的話,那就會像在全球殖民化過程中的對話一樣,只是主人與僕人之間的一種不平等的對話。
殖民化浪潮的消退與文明分野的前景(2)
在追溯了人類文明的基本發展歷程以後,我認為,長期以來被全球性西方化浪潮和政治意識形態衝突所掩蓋住的四大宗教—倫理價值系統之間的差異,將會在21世紀重現出來,成為新時代的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非西方世界的那些傳統的宗教倫理價值系統,在經歷了西方化的洗禮以後,將會以一種自我更新的方式生長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文明形態,就像西方在經歷了1453年的那場浩劫之後,以一種自我更新的方式發展出新的文明形態一樣。因此,我相信未來世界仍然將會以這些宗教—倫理價值系統作為基本的心理認同紐帶,以四大文明體系作為基本的文化歸屬來進行劃界。但是這四大文明體系已經與西方化之前的情況不盡相同了,它已經並且正在經歷著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覺得亨廷頓關於文明衝突的觀點,還是有一些合理之處的,儘管我更寧願用“文明的分野”一詞來取代“文明的衝突”這個概念。這就是我基於歷史考察而對未來所做的一個基本判斷。這個題目太大了,今天就只能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學生提問:剛才您講了,整個文明的發展歷程好像都充斥著一種血腥、暴力和戰爭的色彩,但是我們知道,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種文明之間的融合。那麼,除了您剛才所講的強勢文明對弱勢文明的侵略及其所導致的被動融合之外,在歷史上是否也有過弱勢文明與強勢文明在一個平等地位上的自發性融合?如果有過的話,那麼在未來文明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究竟是文明的衝突,還是文明的融合將成為這個世界發展的主潮流?謝謝。
在歷史上,文明與文明、文明與野蠻之間的關係,好像主要是以暴力衝突為主,但是其間有沒有和平交往呢?我當然不否認存在著這種和平交往,而且非常多。但是我們在講這個問題時,主要是講大尺度上的關係。由於暴力衝突是一種顯性的關係,而和平交往則主要是一種隱性的關係。在古代歷史中,不同文明體系、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商業交往和文化交流活動幾乎無時不在,但是這些每天都在悄無聲息的發生的和平交往活動,遠遠不如一次暴力衝突或征服活動那樣引人注目。尤其是遊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那種大規模的衝擊和入侵活動,對文明形態的嬗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在剛才的講座中,對這種劇烈性的衝突關係,強調得比較多一點。但是我並不否認,在絕大多數時候,遊牧民族與農耕世界之間、不同的農耕文明之間,仍然是和平交往佔優勢。我只想強調,這種和平交往活動對於文明形態嬗變和文明歷史發展的影響,往往不如一次大入侵活動來得那麼劇烈和顯著,它的作用是隱性的、潛移默化的。
至於你所說的強勢文明和弱勢文明在一個平等地位上進行自發性融合的可能性,坦率地說,我是對這種可能性表示懷疑的。我覺得,如果我們已經把兩種文明界定為強勢文明和弱勢文明的話,那麼所謂強勢文明一定會表現出一種以勢凌人的姿態和文化中心主義的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平等的對話和文化融合都是不可能真正發生的。比如說,在西方殖民化的浪潮中,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人有一種觀點,他們認為殖民化過程本身就是把全世界人民都帶入西方文明所示範的那種普世幸福的前景之中,當時非西方世界中的許多知識精英也接受了這種觀點。但是,恰如20世紀最偉大的西方歷史學家湯因比所指出的:當初當西方人向非西方世界的人們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念時,他們是真誠地對全世界開了一個玩笑,買賣雙方都以為是貨真價實。然而結果卻不然,盲目地接受西方價值觀念的結果,使得非西方世界陷入了西方所始料未及的一種普遍的災難之中,這種災難使得非西方世界的人們忍受著比西方世界的人們更大的精神苦惱,從而在非西方世界的知識分子中導致了一種普遍的“精神分裂”現象。這種“精神分裂”是指什麼呢?那就是,一個方面,你自己的文化傳統在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