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① 關於這類觀點,見羅伯特?德恩伯格:《外國人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1840—1949 年》,載珀金斯
編:《從歷史角度看中國近代經濟》,第 19—48 頁。
雖然中國除在條約口岸外,從未被西方外國人統治,但中國政府因畏懼外國
的武力侵佔,不敢振興現代工業。最明顯的是,外國控制了中國關稅,無法
用關稅排除外國的競爭來保護本國工業。②這種觀點的一個重要的變異看法,
認為擴張的資本主義國家為尋求市場與資源,迫使弱小的未工業化國家陷入
依附關係,以保證輸出它們的資源供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使用。這種做法使
弱小國家的經濟永遠處於不發達狀態,既加重了社會階級之間的不平等,也
加重了世界區域之間的不平衡,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使不發達國家的農民更加
貧困。③
所有這些理論,特別是後者,似乎低估了先前中國本國商業發展的水平。
這些理論並沒有說明,當對外貿易和整個中國經濟相比還很不重要時,外部
因素怎麼能有這樣大的決定性作用。而且,甚至在 20 世紀,國內市場仍然沒
有完全成為一體,許多農村經濟仍然主要為一定地域範圍內的消費進行生
產,雖然這個地域連線別處的市場。合乎常識的結論是,內部因素和外部因
素互動作用,它們相對的重要性因時間、地點和環境而異。外國企業往往既
阻礙又促進中國工業,如在菸草工業中,促進了某些方面,卻又阻礙了其他
方面。在清末和民國時期,主要依靠外資進行的鐵路建設都有益於中國的經
濟,儘管這些鐵路都是在帝國主義的各種條件下修建的。①在農業產品仍在本
地消費的地區,對外貿易只有很小的影響。然而,要認識日益捲入世界貿易
可能產生重要的反響,這並不需要以一般的經濟依賴為前提。19 世紀 70 年
代至 20 世紀第二個十年,出口貿易造成的對韓江流域商業的刺激,或者 19
世紀 80 年代末期至 19 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期,世界蔗糖的暫時短缺所引起的
廣東海豐縣甘蔗生產的短暫興旺,②表明世界貿易的影響並不限於大城市。隨
著工業化的繼續進行和對外貿易的日益增長,世界經濟狀況對中國重要地區
的經濟影響越來越大,對
於這種貿易和帝國主義衝擊的矛盾心理,可以在研究得比較充分的棉織業和
生絲業中看出。
19 世紀中國本國紡紗業的衰落,被學者再三引用來說明帝國主義對中國
開始發展的資本主義和對農民生活的不利影響。然而,一概斷言紡織品進口
及其後外國在中國的設廠破壞了農村手工業之說,並不能成立。詳細的研究
表明,雖然家庭紡紗大多消失,但是,起而代之的是使用洋紗的手工織布。
② 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1840—1925 年》是這類觀點的許多例項之一。
③ 關於不發達的一般理論,見 C。K。威爾伯編:《發達和不發達政治經濟學》。一種廣義的理論出自沃勒斯
坦的資本主義統治世界經濟體系概念(伊曼紐爾?沃勒斯坦:《現代世界體系:資本主義農業與 16 世紀歐
洲世界經濟的根源》及後來發表的專著)。關於如何把這個理論應用於中國的簡短意見,見小安格斯?麥
克唐納:《沃勒斯坦的世界經濟:我們應如何認真看待它?》,《亞洲研究雜誌》第 38 卷第 3 期(1979
年 5 月),第 535—540 頁。有顯著的跡象表明 16 世紀以來世界對中國經濟各部門的影響(例如,威廉?阿
特韋爾:關於銀兩,對外貿易及晚明經濟的筆記》,《清史問題》第 3 卷第 8 期(1977 年 12 月),第 1—33
頁),但至今詳細研究專著不多。
① 謝爾曼?科克倫:《在中國大買賣:捲菸工業中的中外競爭,1890—1930 年》,第 202—220 頁。拉爾
夫?威廉,許內曼:《龍和鐵馬;1876—1937 年的中國鐵路經濟》系統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