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庭內頓時安靜下來,”他後來講述他當時的感受時說:“氣溫似乎一下子降到了冰點。我是對的,法官是錯的。我也據實告訴了他,但那樣就使他變得友善了嗎?沒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這一邊。我知道我講得比過去精彩。但我並沒有尊重他的感情,用討論的方式據理說明我的觀點,而是當眾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錯了,從而引起爭端人誤會。”
沒有幾個人能夠邏輯性地思考。我們許多人都會犯武斷、偏見的毛病。許多人都有固執、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的缺點。多數人都不願輕易地改變對宗教、愛好和信仰的看法。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指責別人的毛病,請在每天早晚前,坐下來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
“我們有時會毫無抗拒地或在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若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而且會毫無根據地堅持自己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損害……‘我的’這兩個簡單的字眼,是為人處世的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準,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關於火車的知識,水楊酸的藥效或講述王沙岡一世生卒年月的錯誤……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遇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盡藉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就變成找藉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在這一點上卡耐基也感同身受,他說:有一次,他的朋友彼得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自己的臥室佈置一些窗簾。等賬單送來,他大吃一驚。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彼得,看看那些窗簾,問起價錢,這位朋友面有怒色地說:“什麼?太過份了,我看他佔了你的便宜。”真的嗎?不錯,他說的是實話。可是很少有人肯聽別人羞辱自己判斷力的實話。身為一個凡人,彼得開始為自己辯護。他說貴的東西終究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價錢買到質量高而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等等。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來拜訪,開始讚揚那些窗簾,表現得很熱心,說她希望自己家裡也購買得起那些精美的窗簾。彼得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了。“說句老實話,”他說,“我自己也負擔不起,我所付的價錢太高了。我後悔訂了這些。”
當我們錯的時候,也許會對自己承認。而如果對方處理得很適合,而且友善可親,我們也會對別人承認,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難以下嚥的事實硬塞進我們的食道,你想,我們的感覺將會如何?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最著名的報人哈里斯?葛裡萊激烈地反對林肯的政策,他相信以論戰、嘲弄、謾罵就能使林肯同意他的看法。他發起攻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在林肯遇刺的那天晚上,葛裡萊還發表了一篇尖刻、粗暴、攻擊林肯的文章。但那些尖厲的攻擊使得林肯同意葛裡萊了嗎?一點也沒有。嘲弄和謾罵是永遠達不到目的的。
如果你想知道一些有關處理人際關係、控制自己、完善品德的有益建議,不妨看看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自傳——它是最引人人勝的傳記之一,也是美國的一本名著。
在這本自傳中,富蘭克林敘述了他如何克服好爭辯的習慣,使自己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老練的外交家。
有一天,當富蘭克林還是個毛躁的年輕人時,一位教友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訓斥了他一頓:“本,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在場,他們會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沒有人再能教你什麼,也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的優點之一,就是他接受那次教訓的態度。他已經能成熟、明智地領悟到他的確是那樣,也發覺他正面臨失敗和社交悲劇的命運。他立刻改掉了傲慢、粗野的習慣。
“我立下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絕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見表達,比如‘當然’、‘無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事而我不以為然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