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岬攪恕壩蚊瘛保�豆蘢印酚殖樸蚊裎�壩問場保�眺痺蚩�荊骸捌涿衽┱吖訊�問痴咧凇保�褪撬鄧�芟較碌拿裰誒錈嬤痔鐧納俁�問趾孟謝旆鉤緣娜頌�嗔恕�
中國數千年來一直都有家國同構的傳統。也就是說,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父系血緣為主的家族制度也就成了國家的組織原則。先秦以後,郡縣制就使得王朝政權成了組織型的等級社會,朝廷命官也往往只派到縣一級,縣以下就是民間社會了。組織型社會的管理成本太高,所以縣以下就由家長統治和血緣聯絡為主的宗法制度包攬了一切。如此一來,皇權王朝統治者就大致對整個社會實現了較為有效的國家控制。
儒家文化全面安排了人生秩序的進階之道,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也。不過總有許多讀書人一輩子失意於仕途,布衣卿相之夢遙不可及;而除了一點知識學問,道德上並無太大的長進,又沒有什麼謀生技能。一旦天災人禍爆發,稍微被人鼓動一下,他們遲早也會加入到流民或者遊民的群體中去,就成了遊民中的文化人,搖羽毛扇的角色。遊民中的領袖人物與脫離了仕途的文化人攜手結盟,社會###就足以摧毀一切皇朝專制政權了。
周文王時代的法律就已經規定了要對流亡者(大多數是奴隸)大加搜捕的律條,而且嚴格處置。――看來名聲較好的所謂賢明君主也不過如此,那麼先秦以後的皇權專制變本加厲的暴虐程度就更不用提了。如果君主不肯自我約束,或者沒有自我節制的能力,那這種暴君政治就會派生出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官吏腐敗、嚴刑峻法……諸多問題,一旦民不聊生之時,掙扎在生死邊緣的遊民、流民就會嘯聚山林,揭竿而起,國家陷入暴民亂治的局面。
毫無疑問,以往的制度被砸碎之後,恃強凌弱的叢林法則隨之主導一切。若干年的派系混戰之後,人口劇減,土地荒蕪,新的朝代再度開始,然而暴君專制並沒有多少改變,重複前朝的所作所為,直到暴民亂治再度上演。兩千多年的皇權專制王朝就一直深陷在“暴君政治——暴民亂治——暴君專制”的惡性迴圈之中,無法自拔。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孔子:仁學招牌的雜貨鋪(1)
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子很不得志,一生的事蹟不外乎教書、做官、編著三項,大半輩子還只是一介學問中人。據他自己說,教書是從30歲開始的。教了幾年就有了一點名氣,特別想弄個官來做做,也可能是平生偏偏有齊家治國的情結。第一次周遊列國,運氣不好沒人理睬,只好回到家裡繼續打理自己的老本行。一直教到了50歲,終於有人上門邀請了,儘管聘禮只是一頭小豬。孔子矜持了一下,就順水推舟做了4年,算得上進了士大夫之列。做了幾年官可能有了一點個性,剛剛有了一點擅自做主的職權,結果卻把職位弄丟了,只好再次周遊列國,四處尋找做官的機會。這次奔走在幾個國家之間,疲累倒不算,小命還差點丟掉了,最後還是碰了一鼻子灰。
在孔子自己看來,空有一身本事卻得不到明主的青睞,真是老天沒長眼。不過,極其短暫的做官生涯讓他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少言寡語、謹慎於行。――這多半體現在他對弟子顏回的表揚上,而且表揚得幾乎毫無道理可言。
禮儀行止,復古從周
“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悵悵乎其何所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禮記·仲尼燕居》
周代周天子最初對各諸侯小國還是有一點道義上的牽制,所以有一套祭祀傳統和交往禮儀――“周禮”――來宣示他與各個諸侯之間的親疏、上下等級差別。相互間也可能有一些約定,譬如定期的朝貢,以及危急時的“尊王攘夷”……藉此來協調彼此,但它究竟對諸侯還有多大的束縛力就很難說了,一開始皇親國戚之間肯定還得講一點面子,兩三代之後恐怕就沒人買賬了,否則就不會有後來諸侯群起、自己遭受挾持和羞辱而苟延殘喘的結局。
春秋之末,天下大亂。周天子大權旁落,沒人理睬,諸侯們紛起爭霸,當然也就不管什麼倫理綱常了。孔子很想替人重整乾坤,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