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企圖以一黨的主義統領全國,使之“齊一國民思想”。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後來的各個解放區,也曾經繼續沿用國民政府的《六法全書》辦案。直到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下令“蔑視和批判”西方“反人民的法律和廢止國民黨《六法全書》”。
一、官府與官商(1)
民間商業傳統的缺失
“范蠡……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浮海出齊……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千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止於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資累鉅萬。天下稱陶朱公。”――《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追溯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強力控制商業貿易,是中國特有的官府制度。周代就設有類似泉府的專賣機構,“以泉府同貨而斂賒”,――既可使民間的商品交換得到滿足,又不致失去對商品經濟的控制和壟斷;手工業也由官府經營,所謂“工商食官”。倒是春秋戰國時代風雲變幻,寂寞無主,官商變換,思想雜陳,從善如流。根據經濟史學者的考證研究,春秋戰國時的手工業和商業雖然仍有官營和私營的區別,但官府對私營企業的生存並無太多苛刻的干涉,無須照準經營,各自憑本事吃飯。只要身懷發家之道,經營有方,為富坐大富甲一方也非難事。孔子的弟子子貢生財有道,“家累千金”,曾“結駟連騎”周遊列國,所到之處,“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其實,所謂國營企業也就是官營企業,是歷代王朝的附屬物。官家既然有統治征戰獨霸天下的慾望,就得擁有青銅器、陶器、玉器、鐵器、製鹽、造船、紡織、兵器等產品,因而建立了一批官營手工業作坊,並佔據了主導地位;而民間私營企業則是社會頻繁交易、流通的必然產物,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私人豪強的一種謀生手段。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官手工業”逐步完善起來,但對於民間私營的工場與作坊並無過多苛刻的壓制,反而以禮相待。司馬遷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為秦始皇時代的兩名富商烏氏倮以及寡婦清立傳,記述秦始皇對民間商賈的態度,烏氏倮以畜牧起家,“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時與列臣朝請。而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當然,秦始皇獎掖寡婦清而築紀念臺的善舉,並視之為女性模範,有沒有其他意圖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可以說明秦朝對於民間私營業主還算是寬容的。
漢初政府 清靜無為
劉邦奪得天下之後,“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傑諸侯強族於京師”。實際上,秦朝亡國的暴政也讓漢朝開國的統治者有所恐懼和警惕,此時信奉的治國理念是道家黃老學,其核心在於強調政府的職能是清靜守法,不侵擾百姓,任百姓自立自為。因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學而俱欲者也”,人民會“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漢朝初年,天下財富匱乏,幾乎十室九貧,“天子不能具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劉邦禁令天下富豪商賈“不得衣絲、乘車”,否則“重租稅以困辱之”。到了呂后執政以後,天下百姓得以遠離戰亂之苦,“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劉邦原本就是鄉間地痞無賴出身,一貫就有仇視商人的想法,既歧視他們又得利用他們。不過,國破民窮之時還得忍耐民間商賈恃富逞強的行徑。
此後,文帝、景帝陸續執政的七十餘年之間,奉行的是道家黃老之治,減省政令,輕徭薄賦,清靜守法,較少侵擾民間,放手讓人民休養生息,經濟大發展,百姓家給人足,海內殷富,亦即“重農務本”與“藏富於民”。所以,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所謂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不過,據《資治通鑑》的記載來看,呂后忙於外戚奪權、誅殺內亂篡奪權力者而根本無暇顧及官營企業與民間商業來往;而文帝、景帝則忙於削弱藩王勢力,平定地方諸侯,加強中央政府集權,也沒有空閒來收拾朝政。
雖然《史記》與《資治通鑑》難免都有粉飾太平的溢美之詞:“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而且“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