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快速帆船型戰船)。
上述對保守主義的評論同樣、甚至在更大程度上適用於莫臥兒帝國。儘管這個帝國的絕對版圖正處於頂峰,並且有幾位皇帝具有軍事天才;儘管其宮殿富麗堂皇,其奢侈品的生產技術很高;儘管它甚至有一個複雜的銀行和信貸網,但這個帝國在骨子裡還是羸弱的。一個東征西討的穆斯林上層處在主要信奉印度教的廣大赤貧農民群眾的頂端。在城鎮內部有非常多的商人和活躍的市場,印度教實業家對製造業、商業和信貸業的態度,本可以使他們成為韋伯清教倫理的優秀典範。在變成英帝國主義的犧牲品以前,在企業家社會正準備經濟“起飛”的圖景下,在印度生活中還有一幅較為陰暗的圖畫,它顯現出許多固有的阻滯因素。絕對嚴格的印度教戒律妨礙了現代化:齧齒動物和昆蟲不許殺害,因此大量糧食受到損失;處理垃圾和糞便的社會習俗造成總是不衛生的環境,成為淋巴腺鼠疫的滋生地;種姓制度扼殺了創新精神,逐漸灌輸了教義,並限制了市場;而婆羅門祭司對印度地方統治者的影響說明這種矇昧主義還起著極大作用。這裡存在著對任何激進變革的最根深蒂固的社會障礙。後來許多英國人最初(在印度)進行搶劫,而後試圖根據功利主義原則統治印度,最後卻懷著這樣一種心情離開:這個國家對他們仍然神秘莫測。這是不足為怪的。
西方的興起(5)
但莫臥兒王朝的統治不能同印度文官行政管理相比。富麗堂皇的王宮是窮奢極欲、揮霍浪費的中心,其揮霍的規模連凡爾賽宮的太陽王或許也認為有些過分。數以千計的僕從和食客,奢華的衣服、珠寶、嬪妃和奇珍異獸,大批的衛士,這一切只有建立一整套的掠奪機器才能支付。收稅官吏要向他們的主子繳納固定數目的款項,就得無情地掠奪農民和商人;無論收成和商業狀況如何,錢款都必須收進。除了起義以外,沒有憲法或其他東西可以阻止這種劫掠,所以當時稅收以“吃人”著稱就不奇怪了。因為每年的貢賦如此龐大,人民幾乎一無所獲。交通很少改善,沒有對付饑荒、洪水和瘟疫的救援機構,而這些災害當然是經常發生的。所有這些,相對說來,明王朝顯得寬厚多了,幾乎就算是進步了。看來莫臥兒帝國必定要衰落,因為它在南部要抗擊馬拉特人,北部要抗擊阿富汗人,最後還要對付東印度公司,它越來越難以支撐下去。實際上它衰落的內因大大多於外因。
三 兩個特例:日本和俄國
到16世紀時,還有另外兩個國家雖然在版圖和人口方面都比明王朝、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王朝差得很遠,但已展現出政治統一和經濟發展的跡象。在遠東,日本在其巨大鄰國開始衰落的時候,正向前邁進。地理位置給了日本人最好的戰略財富(就像它給予英國人的一樣),因為島國地位可使它免遭陸上入侵,而中國就不具備這點。然而日本列島和亞洲大陸間的距離絕不是不可逾越,而且大量日本文化和宗教都是從那個古老文明的國家借鑑來的。但當中國已由一個統一的官僚體系治理的時候,日本的政權還掌握在以氏族為基礎的封建地主手中,天皇卻無足輕重。14世紀存在過的中央集權統治被氏族間的頻繁爭鬥取而代之,這種爭鬥有如蘇格蘭氏族間的鬥爭。這並不是大小商人的理想環境,但也沒有阻礙大量的經濟活動。在海上同在陸上一樣,企業家要同軍閥和軍事冒險家競爭,軍閥和軍事冒險家們都要從東亞的海上貿易中抽取利潤。日本海盜沿著中國和朝鮮海岸進行掠奪。與此同時,其他日本人則歡迎與從西方來的葡萄牙和荷蘭訪問者交換貨物。基督教傳教團和歐洲貨物滲透到日本社會,這在日本比在冷漠的、自給自足的明帝國容易得多。
這種雖說###但還活躍的場面很快就因越來越多地使用進口的西方武器而改變了。像發生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形一樣,政權轉到了那些掌握大量資源,可以招募一支佩帶滑膛槍、最重要的是帶大炮的軍人和集團手中。結果是在大軍閥豐臣秀吉控制下的政權鞏固起來。豐臣秀吉的雄心導致他兩次試圖征服朝鮮。當兩次征討失敗以後,豐臣秀吉於1598年死去,內亂再次威脅日本。但幾年之中全部政權又集中到德川家康和德川氏的其他將軍手中。這次中央集權的軍事統治不會被動搖了。
在許多方面,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具有上一世紀在西方產生的“新君主制”的特點。重大的區別是幕府放棄海外擴張,實際是放棄同外部世界的一切實質上的聯絡。1636年,遠洋船舶的建造停止了,而日本公民則禁止在公海航行。同歐洲人的貿易僅限於停靠長崎港出島的特許荷蘭船。甚至還在這以前,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