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前瞻性地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傾聽。要讓孩子學會傾聽,家長先得做好榜樣。當你的孩子向你述說時,應細細地傾聽他的話語。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從而激發他的生活熱情。潛移默化中孩子會感到傾聽是一種禮貌,一種尊重,更是一個人的修養,久而久之,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去傾聽。
2。 要孩子學會傾聽。
傾聽,不僅要細心聽,用心聽,還需要勤于思。告訴孩子在聽別人說話時,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打斷別人,要靜靜地聽。精彩的地方、有同感的地方,則可以微笑、點頭或給予熱烈的掌聲表示贊同,也可進行恰當的評價;如果不認同他人觀點、想法,不要隨便斷然否定,更不能狠狠地反駁,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參與交流:“我想補充……”“我想提個建議……”這樣,孩子既學會了傾聽,也保持了一顆理解的心。
當然,孩子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我們重視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善於捕捉契機進行引導,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養成傾聽的好習慣,變得更有智慧,更有修養。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有朋友的孩子才快樂(1)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朋友的感覺真美妙,找夥伴是每個孩子的需求。
作為家長,我們太多時候看到,孩子自己在家裡一天,不下樓,不出門,獨自看書、玩電腦、看電視……孩子們逐漸地習慣於這樣的“獨處”,懶得外出與別人打交道,因而失去了不少人際交往的機會。
根據對人才素質的研究,聰明並不是成才的主要因素,待人處世的態度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的發揮,而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漸漸地形成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提高了這方面的能力,並從中體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
每個孩子都渴望有朋友。
《中國少年報》曾刊登過湖南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寫的一首小詩,題目是《我要做星星》,詩中寫道:
我不願做太陽/也不願做月亮
做太陽太寂寞/做月亮太孤單
我要做星星/因為星星有無數朋友
黑夜點綴得更加美麗、漂亮
我們大人把獨生子女比喻成“小太陽”,但是這些孩子卻想做星星,因為他們需要朋友,需要友情。
一個不會交朋友的孩子,當他越來越大尤其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時,由於缺乏周圍人群的喜歡和認可,在各個方面都會產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導致自卑、孤獨甚至自閉,嚴重扭曲孩子的人格,影響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荀子說:“人不能生而無群。”人有社會屬性,秦檜都有三個朋友,可見人人需要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獨的、蒼白的、不幸的。
孩子與成人一樣需要朋友,和夥伴交往是孩子的一種社會性的需要。研究表明,同伴之間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其他社會關係所無法取代的。從心理方面講,和夥伴一起學習和生活、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形成成熟的人格,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體和社會,成為真正的社會人;從情感發展方面看,好的同伴關係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支援和幫助,從而使孩子更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這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在心理上建立起對他人信任和尊重的情感;而且有夥伴一起玩耍,會幫助孩子學會合作、包容,並能在交往中提高適應他人和社會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擁有朋友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從而遠離孤獨感,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
總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良師更需要益友,沒有夥伴,孤獨和不快的情緒會伴隨著孩子的生活,對其心理、個性、情感等方面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讓孩子陷入孤獨狀態的主觀原因,則在於我們家長的種種顧慮。大部分母親也知道孩子沒有夥伴很孤獨,可是極少有人支援孩子找同伴玩耍。因為母親們認為,第一,孩子沒有時間。每天放學回家有一大堆的作業要完成,即便雙休日也要參加各種輔導班。第二,讓孩子出去找同伴玩不放心。孩子畢竟是孩子,對周圍環境以及交往的人缺乏辨別力和選擇的能力,萬一和一些有不良習慣的孩子在一起玩,染上壞習氣就得不償失了。還有,孩子們在一起打鬧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想想就覺得很危險,所以不敢放手讓孩子出去和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