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透過孩子的缺點看到他們的優點。比如,有的孩子愛跑、愛鬧,就要看到他身體強壯。有的孩子非常喜歡拿蟲子來嚇唬人,這個看起來是缺點,但是可以看出來,他膽子大,比較勇敢,家長可以利用他的這些優點、特長,使他這些美好的品質得到發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善於傾聽,成就自己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為什麼人有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隻手,卻只有一張嘴巴?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故事雖短,寥寥數語,卻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聽的重要性。
善於傾聽對我們做好各種工作都非常重要。
在美國,曾有科學家對同一批做過保險推銷員的人進行過研究。因為這批推銷員受過同樣的培訓,但業績卻差異很大。科學家取其中業績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作比較,研究他們每次推銷時自己開口講多長時間的話。研究結果很有意思:業績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銷他說的話累計為30分鐘;而業績最好的10%,每次累計只有12分鐘。那為什麼只說12分鐘的業績反而高呢?很顯然,他說得少,自然聽得就多。聽得多,對顧客的各種情況、疑惑、內心想法自然瞭解得多,所以就能採取相應措施,結果業績自然優秀。
善於傾聽,還能使你有好人緣。為什麼?因為一般人喜歡講,不善於聽。因此,他喜歡講,你正好善於聽,那當然是一種特別和諧、特別美妙的組合。
美國最有影響的人生導師卡耐基,一次到一個著名植物學家的家裡做客,整個晚上那植物學家都津津有味地給卡耐基談各種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呢?聽得津津有味,目不轉睛,像個特別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中間只是偶爾忍不住問一兩句。沒想到,半夜離開時,植物學家緊握著卡耐基的手,顯得特別高興和滿足,還興奮地對卡耐基說:“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談話專家。”大家看,他一個晚上根本就很少說,只是聽,卻居然獲得了“最好的談話專家”的美譽。
如今祖國未來的花朵,大多一家只有一個,他們的生活環境比較孤立,缺少那種與兄弟姐妹和諧相處的學習、磨合、鍛鍊的機會,相對而言孩子們的個性比較強,同時作為父母以及雙方老人,也會有意識或無意識自覺或不自覺地以小皇帝為圓心轉圈圈,久而久之使孩子們養成了一些譬如固執、任性、自私等壞毛病,這不能不說是現代育兒過程中的一大棘手難題,所以如何和孩子交朋友,交好朋友,教孩子學會傾聽顯得尤其重要。
告訴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但必須要先仔細認真聽別人把話說完。聽人家把話講完是對人的一種尊重,這點淺顯易懂的道理,我想對於孩子來說接受起來並不難。要順勢順理成章地告訴孩子,不僅對師長要如此做,對同學或周圍的人也該如此,對於不同意見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一個人只有學會傾聽,才能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在教孩子學會耐心傾聽的同時,也賦予孩子一個聽後可以平等爭辯反駁的機會和權利,這樣孩子不僅會耐心聽你把話講完,而且還會非常仔細地傾聽,因為你已經賦予了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孩子是不會輕易認輸的,他們會在傾聽的過程中極力搜尋為自己辯解的理由,但與此同時你的“演講”也必須要十分精彩,儘可能做到語言精練簡短,條理清晰,而不是磨嘰起來沒完,囉嗦起來沒完,要以理服人,要讓孩子聽了心服口服,切忌犯老毛病,倘若真理確實掌握在孩子手裡,那麼放下家長的架子,誠懇認錯握手言和。
這樣做開始時無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孩子,興許多少都會有點難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會成為一種習慣,這樣做不僅會使孩子學會耐心傾聽,而且還可以適當地改變和磨鍊孩子急躁無理的壞脾氣,久而久之便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縮小代溝,減少溝通的障礙,提高交心的質量。
人與人之間都需要溝通、交流、協作、共事,一個人善不善於傾聽,不僅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還關係到能否與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係。“學會傾聽”這一良好習慣,每個人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經過長時間、多途徑的培養才能養成。所以,我們家長應時時處處注意培養孩子這一良好的習慣:學會傾聽。
1。 要孩子懂得傾聽。
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人際交往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會傾聽。正如湯姆·彼得斯在其《追求優秀的熱情》一書中所說:“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因而,父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