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赫��諶�蛞渙骰虻諞壞乃�繳險箍�赫�!�
如果競爭還給二、三流在某些時刻留下了些位置的話,那麼留下的時間也不會太多。我們從三國時代的歷史上,也可以驗明這個法則。三國並存,也只是幾十年,一、兩代人而已,最終統一於一個贏家的加速度越來越快,不但孫、劉兩家相繼滅亡,連遲遲未能定於一統的曹魏也在〃贏者通吃〃的程序中改換了門庭。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孫吳之外,劉備、諸葛亮以及曹操、司馬懿無不以贏得天下為己任,謀取全域性的勝利才是他們的真正戰略目標,一概屬於〃通吃主義〃,大概這也是深刻領悟事物發展規律的中國傳統戰略的基本特點吧。
3。 戰略決策: 決斷能力是戰略關鍵
○ 戰略決策,是對戰爭或其他全域性性的重大問題所作出的決定,也就是戰爭指導者的戰略決心,是戰爭活動中主觀指導最重要的表現,通常應對戰爭的基本問題,如打與不打、在什麼空間和時間打、打的目的、採取的方針原則、使用的力量和基本的打法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其正確與否,可以加速或延緩戰爭的程序,把前進的方向引入坦途或困境。
赤壁之戰,展開了三國時期一系列最複雜、最重大、最壯觀的戰略決策,也同時展現了正確的戰略決策所能受到的錯誤戰略的干擾,以及錯誤的戰略決策的嚴重後果。
事情的起因是曹操大舉南下,不斷取得階級性勝利,初步擊潰了寄人籬下的劉備勢力後,威脅指向孫權的世居領地。這種形勢下,這次戰爭就代表了戰略決策產生的最典型的情形: 面臨重大危機。這是因為戰略決策意味著引起根本性的轉變,如果不是因為外部或內部的生存危機,就沒有動力推動這樣的決策產生。然而,從三國這段歷史中看到的導致全域性性力量結構變革的方面,一方面是由最具實力的曹操集團首先發難,但真正產生了決定性後果的決策卻是來自所有力量中最弱小的劉備一方。這證明了戰略決策的至關重要,因為它並不以既有實力為重點,而是取決於一種純粹的眼光。所以說,戰略決策是判斷力的運作,不是影響力的意志所能控制。換句話說,戰略決策自身構成一種獨特而重大的資源,而掌握這種資源的人其實與其現實力量並無必然關係。歷史上,無論軍事還是商業的例項證明,正確地抓住了戰略決策這一根本資源的一方,完全可以取得由於被動失去這一資源的任何一方的優勢。
曹操的總體戰略無疑是由他統一天下。這對於佔據高位優勢的曹操來說,當然是應有的目標,但從當時的情況看,在實現的時間表上似乎並沒有特別緊迫的理由,也就是說,本來曹操可以從容不迫地逐步擊潰對手。赤壁之戰,曹操卻進入了需要面臨一次大決戰的緊要形勢,儘管有較大的獲得全面勝利的機會,但也帶來相應的更大風險,對自身一方形成毫無必要的巨大壓力,反而給對手增加了有利的機會。其原因就在於,曹操對當時的形勢並沒有做出明智的判斷,以穩健的各個擊破的戰略行事,反而在沒有清晰的階段目標的指導下,一味地進攻,獲取並無戰略價值的小成果,漸漸激怒了剩餘的孫、劉等勢力,把他們逼向聯合對抗的死路,把一盤進退有據的活棋走向死局。
從整個過程看,與其說曹操做了錯誤的戰略決策,不如說是他在事先就沒有一個果斷的戰略決策,把目標界限劃清楚,而是跟著戰局走,結果被自己的貪心拖上了一條錯誤的船,最後不得不選擇對自己並不是最優策略的大決戰。
劉、孫兩方則在非常嚴峻的第一時間預見到戰略後果,果斷主動地利用了聯合對抗的戰略決策資源。而曹操則是缺乏有效地控制戰略性後果的程序步驟,使一系列行動干擾了主要的戰略目標,成為使用戰略決策資源失敗的承擔者。
李嘉誠的發達首先是在香港地產業,他有超人的洞察力,能夠慧眼識機會,並能適時果斷地抓住機會。同時他擁有超人的經營魄力,敢在關鍵時刻實施大動作。李嘉誠過人的膽識和魄力體現在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當時,大陸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搞得香港人心浮動,投資驟減,房地產價格暴跌。於是,一些商人紛紛拋售地皮,以防萬一。此時的李嘉誠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把幾乎全部資產轉入地產業,光買不賣。在別人眼中,他簡直是瘋了。而李嘉誠卻很篤定:〃我看準了不會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怕就乾脆別幹。〃可以說,這麼一干,李嘉誠的地產事業進入第二個高潮時期。
與之相比,當時一些目光短淺的商人,卻日夜擔心大陸會不會以武力收回香港。於是,紛紛賤價出售自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