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期,尼雅古城就以缺水為患,以至於居民不得不考慮放棄這一帶而遷至別處安居。今天,民豐/尼雅也以乾旱多風為害,除小小的漁湖,沒有如此潮溼的地方。當然,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懷疑玄奘見聞的真實性,情況只能是那時的尼壤城與今天的尼雅遺址並非在同一地點。玄奘所指,應該是整個尼雅河的下游區域。
斯坦因幸運地找到了為赫定發現的丹丹烏里克遺址,並由此前往克里雅,即今天地圖上標誌的于田縣縣城。在於田修整時,他把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就定在了玄奘記述過的尼壤古城。那時他尚未聽說過後來被稱為“尼雅遺址”或“精絕遺址”的古蹟,除了當地居民,中外學界誰也未曾聽說過有那麼一個地方。
初見佉盧文木牘
1901年1月,斯坦因抵達了尼雅綠洲,即現在的民豐縣城所在地。
可以說,民豐是塔里木盆地最邊遠的居民點,從東、西兩頭要抵達那兒都得經過漫長的跋涉,當時那裡是一個對外毫無吸引力的平平常常的偏僻村落。到達之後,斯坦因忙於從事文字工作,他希望在尼雅逗留的平靜時日,有助於早日整理好自己的探險筆記。而他的隨從們則受命到各個角落去打聽有沒有發現古物或古城的傳聞。
一開始,只見到一個半人高的陶罐,雖然古舊,但並不精美。直到他的馱夫哈桑在當地巴紮上偶然發現,並且帶回了寫了字的木板為止。看到兩塊木板(一幅完整的木牘),斯坦因立即目瞪口呆,多虧在印度工作過多年,而他又相當關注印度古史,他一眼就認出那上面的字型與公元前後貴霜王朝使用在碑銘等處的文字極為相像。雖然他還不能識讀文意——那時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人能破譯此文,但他判斷出這是一種目前已無人使用的、“死去”的古文字,它的時代相當古老。
——這,就是後來蜚聲於世界學術界的西域古文字佉盧文。
耐心與運氣
等斯坦因回過神來,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要找到這木板的執有人,進而推導到發現木板的地點,因為這樣的木板肯定不會只有兩塊,肯定不會出現在現代居住區。這時,他又成為那個精明果敢、洞察隱情的學監。找到木板執有人並沒有費力氣,可那只是個普通的當地農夫,而他又是在前往伊瑪目加帕薩迪克瑪札的路上拾到的。換句話說,整個尼雅居民,甚至和田很大一部分居民,都可能是木板的原始發現者和丟棄者。聽到這個訊息,除斯坦因外其他助手都對尋找原始發現者、發現地不抱任何希望了。 。 想看書來
二、捕捉幻影——斯坦因與樓蘭(4)
所謂伊瑪目加帕薩迪克瑪札,是新疆南部重要的瑪札——聖人墓之一,距尼雅綠洲(即今民豐縣城所在地)以北約四五天的行程,是尼雅河下游的一個著名去處。加帕薩迪克,是和田地區伊斯蘭化過程的一位傳說中才有的重要人物,據說在與異教徒搏殺時戰死於尼雅河畔的沙漠,後來為其信徒找到屍骸,埋葬於此,並建成瑪札。這個瑪札在塔里木相當有號召力,據說朝拜此地三次,等於去一次麥加。19世紀中葉,來自中亞安集延的“竊國者”阿古柏伯克在侵據喀什噶爾、阿克蘇後,就是以來朝拜加帕薩迪克大瑪札詐取了整個和闐綠洲的。所以,每年(尤其是秋天的9-10月份),前往朝聖者絡繹不絕,相望於道。直到如今,1986年我去伊瑪目加帕薩迪克瑪札考察時,還親眼見到沿途的盛況,瑪札附近的帕西木村時常比縣城還熱鬧。在那條路邊拾到兩塊無甚用處的舊木板,就像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撿到一枚貳分硬幣,沒人當回事,也無從去尋找丟失者!
但斯坦因卻一點兒也不喪氣,仍然堅持詢問:誰知道這木板,誰在路上丟過這木板。
有人曾問斯文·赫定,作為一個探險家該有什麼特殊的素質。如人們所預料,赫定講了一些必備條件,然後想了好大一會兒說:“還得有天使般的耐心!”也許斯坦因此刻正是憑其天使般的耐心才達到了目的。斯坦因終於找到了那個丟棄木板的人,原來那是居住在尼雅綠洲的一個名叫伊布拉因的年輕的打饢人。
見到伊布拉因,斯坦因獲悉了關於古城的新資訊。伊布拉因告訴他,在伊瑪目加帕薩迪克瑪札以北不太遠的沙海中,有一處依尼雅河干涸的舊河床分佈的古遺址。閒著沒事幹時伊布拉因曾去那兒“找寶”,一無所獲,只在一個破房子裡拾到6塊木板,打算拿回來給兒子當玩具。由於實在沒別的用處,又累贅,他就把其中幾塊丟在了返回的路上。
上帝!斯坦因的血液幾乎都凝固了。上帝!其實他早在於田就聽到過這個古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