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過節的錢,而且賺到了我們家半年的生活費。
這一年其實我還是個學生,1978年鄧小平啟動了高考改革,原本出身不好的我在父親的鼓勵甚至是斥責之下參加了考試,考出了全縣第二名的成績。結果卻只被錄取在成都師專數學系,雖然不情願,但我還是去了學校上學。而在1979年,我已經是一個大二的學生,又負擔著家庭生活,因此格外艱難。
春節賺到這份額外的錢使我悟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社會上可以賺到錢的地方,在於短缺。而且從此我就存了一份心,要下海自己幹。
畢業之後,我分配在本縣的教育局下屬的電教隊工作。但在大學裡,我已經透過鑽圖書館接觸到的西方的很多理論和現象剌激了我,使我不滿足於平淡的生活,因此我總在和幾個兄弟一起討論自己可以幹些什麼。一開始我們想辦一個電子廠,甚至自己動手組裝了一個音箱到市場上去賣,也有人要買。但這個辦廠計劃因為當時的計劃經濟控制而胎死腹中。
第一次的失敗之後,1981年我們又開始了一次嘗試。因為我的父母在縣城附近教書,在農村裡有著相當的威望,所以我們兄弟四個決定到農村去創業,因為我們討論出來的可能是,當時做工業品沒有多少空間,整個流通體系都還是國有的,國有的商店裡不可能讓我們做的任何一件產品進入,而農民則不一樣,只要讓他們賺錢,他們會願意和你做生意。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選擇了養雞。這個生意一開始還不錯,但最後卻因為我們想做筆大生意而毀在一個外行的農民養殖戶那裡。那個叫尹志國的農民,賒賬拿走了我們的小雞,但因為自己沒有養過雞,所以所有的小雞先後都死了。這使我們的創業陷入了困局,現金流完全斷了——因為沒有多少錢,我們養雞的種蛋也是賒的,尹志國訂的小雞數量很大,而我們下的資金也很大。這一下,不僅讓我們不能週轉,而且那麼多小雞要不要接著養下去都是一個問題。
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曾經想過逃離。但四兄弟商量之後,我們還是選擇了堅持,為了堅持,我們最後是把小雞賣到了成都城裡,最後勉強保本,結束了第一次創業之旅。
。 想看書來
挖到了鵪鶉金礦
1984年,我的大哥看到了報上說國家從朝鮮引進了鵪鶉。而且已經在四川開始了養殖技術的推廣,四兄弟又商議著把鵪鶉養殖作為我們的創業的專案,而創業的地點就在我們養雞的場地裡。這一次我們終於挖到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並且,我們在新津縣掀起了養鵪鶉的熱潮,並透過不斷的推廣把新津變成了全國最大的鵪鶉生產基地。
八十年代的新津還是個窮地方,人人都想致富,因此第二職業非常流行。我們養鵪鶉致富之後,不斷有人向我們來取經。而出於本能的寬厚,我總是把自己辛苦得來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漸漸地,鵪鶉養殖在新津越來越旺。這是一個正向迴圈,養的人越多,介紹鵪鶉的人也就越多,吃鵪鶉肉和蛋的人也就越多,到後來,新津甚至成了鵪鶉的代名詞。
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兄弟們陸續都全職下海,因為很明顯,生意已經開始做大。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實現了第一次轉型,因為此時新津鵪鶉專業戶已經越來越多,我們不轉型就可能湮沒在一片專業戶的海洋裡。
轉型的方向是做鵪鶉飼料。很顯然,養鵪鶉的人多了,鵪鶉飼料就會供不應求,但轉型鵪鶉飼料並不容易,我和兄弟們一起學習了動物營養學的知識,並進行了開發,最後實現了轉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沒有放棄養殖的主業,我們養的鵪鶉向種鵪鶉方向靠攏。此時種鵪鶉和鵪鶉飼料成了整個我們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兄弟們都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
但是鵪鶉的養殖到了八十年代的後期,在新津已經遠遠超出了理性的範疇。當時的新津,幾乎發展到了戶戶養鵪鶉、家家有鵪鶉的情況。如果作為一個企業,我們當然不需要對這樣的情況負責,但作為鵪鶉的引進者,強烈的社會負責感促使我們對此現象憂心忡忡,我們與一開始支援我們下海的幾個縣委領導商量,在新津寫了一份告全縣人民書釋出,總算使新津的這一場鵪鶉熱沒有出軌——在最高峰的時候,新津的鵪鶉養殖量到了一個瘋狂的程度:哪怕當時所有途徑新津的火車都來運鵪鶉都運不走,這當然是一個危急關頭。
txt小說上傳分享
轉向豬飼料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幾個兄弟在新津發展我們的鵪鶉事業,其間我們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