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4頁)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業,就試著問他:“你要是覺得有的問題實在不會,我———”“媽,你不是說學習是我的事情嗎?以後,我的作業我負責寫完。”
我怕他不寫作業,打電話問他的班主任,得知他能按時完成,而且比前些日子有進步了,字寫得認真,題也很少錯了。從那時起一直到高中,他的成績一直處於上升階段,高三摸底考試,最後一次考了全校第二名。
孩子得知自己考了全省狀元時,對我說,媽,這得謝謝你當初的狠心呢。上初一時我問你題你不理我,我覺得在你這裡已經沒了指望,所以上課必須認真聽,跟著老師學!自己真會了才算本事。哈哈。後來就成了習慣,不管學什麼都用心去學,因為我知道,媽媽是不會教我的,我只有靠自己啦。
狀元孔穎的父親說:當我們讓孩子獨立去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孩子們往往都表現得非常興奮,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去幹自己的事情。在反覆體驗成就感的過程中,責任的種子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逐漸生根發芽,同時他們也獲得了良好愉快的情緒體驗。還能客觀地認識自己。他們會逐漸意識到什麼事是他們能夠把握的,什麼事是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孩子的責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我們細心呵護、耐心引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負責任的第二大樂趣(3)
女兒填高考志願時,她媽媽想讓她學管理,但她想學計算機。最後依了她,就憑她說的那句話,她說:“媽,我覺得只有讓我上我喜歡的專業,我才能挑起承擔自己人生的擔子。”
責任心是一個孩子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關係時產生的主觀心理狀態。當一個人的行為與其他人的痛苦、快樂產生因果聯絡,自己對這種聯絡很看重的時候,就產生了責任心。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講話影響其他同學,如果他有責任心就不會在課堂上講話了。
責任心分為對內的和對外的責任心。對外的責任心比如對別人、對家庭、對社會的。我們要講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有太多的家長沒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責任心,沒能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然後由家長來看管,來強迫,這樣,等於孩子對人生的責任由家長來承擔。家長當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家長不斷在後面監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對自己負責的責任心來,那麼家長的監督職能就可以解除了。責任心沒建立,一個孩子是斷然不可能去積極進取的!孩子會變得被動,家長推一下他動一下。毛姆說: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
孩子是先獨立才有責任心的。一般來說,孩子到一定程度,就有了獨立的思想了,同時也想著獨立做些事情。這時,父母要放手讓他做事情,做對了表揚;做錯了要引導鼓勵他。這樣他下次再做其他事情時就有了負責的意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責任心。
梅朝耀點評
如何提高孩子的責任心,始終是培養、教育孩子的關鍵問題。換言之,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能獨立生活、有責任感的孩子,才是最緊迫的事情。
當家長的總是怕孩子受罪受累。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受累,經常是替孩子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給安排得無比周到;當家長的總是怕孩子犯錯誤,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少犯錯誤,在問題面前經常是代替孩子做出決定。
既然家長把一切都替孩子想到了、做到了。那麼孩子會認為: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反正有爹媽替自己操心呢;或是認為:自己操心半天沒有用,最後還得聽爹媽的———總之一句話,孩子把自己的事情沒有當成自己的事情:想花錢了找爹媽、家務勞動找爹媽、遇到問題找爹媽———在生活中,孩子的一切都離不開父母,一切都要由父母為他負責任,如此下去,孩子將來如何自立於社會?
臺灣著名學者孫觀漢先生曾說:“中國傳統的教導是這樣教育學生的:理想的讀書人,一生與書為伴,手不釋卷,動手的事情是下等人做的。”由於父母過於看重孩子的學習,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標準,才忽略了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有調查表明,有高達%的父母在孩子的課餘時間給孩子佈置作業,這無疑使孩子在完成學校作業之後,又由父母人為地增加了做家庭作業的時間,這自然就使孩子“沒時間負責任”。父母總是懷疑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其實,10歲-15歲的中小學生,已經完全具備從事簡單或是處理自己事情的能力。
有些父母單純地把孩子從事家務勞動看成是時間和體力的付出,而沒有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