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路自己也曾經走過,自己也曾經作為孩子被父母熱情而強烈地期待過。可是,我知道他不是我,我也不是他。他今後的道路,只能由他自己來走,我是不能夠代替也無法代替的。而且我相信,人生的幸福、快樂與健康最重要,可是這些卻未必與高分、學歷、地位、金錢畫等號。記得幾年前曾經有一本名為《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書在海內外華人社會風行一時,許多家長買來作為自己教育子女的“教材”。我夫人也湊熱鬧買了一本來讀,準備把兒子向著“劉亦婷”的方向來培養。她的想法剛一露頭,便被我斷然否決。我無法想象將一個個鮮活的,充滿著無限青春朝氣的生命個體,被統一規劃成一種成長模式的結果。也許那種模式光彩照人,在我看來卻是十分的可怕和悲哀,而且我們的社會似乎也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劉亦婷”來為國爭光啊。倒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商人、領導者,還有妻子、丈夫、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等等職業和角色才是社會更需要的,它們不同樣有著其存在的價值和社會意義嗎?
讓孩子自主選擇人生道路,讓孩子幸福快樂地成長,這便是我“無為而教”的思想初衷。
(2005年5月16日)
。 想看書來
閱讀的快感
首先,我們得承認,閱讀確實有*,就如同美餐、性事、旅遊有*一樣。當然這樣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的,而是那些喜歡閱讀、熱愛閱讀的人們的福分。我無法想象,一個天生討厭文字的人、一個視看書為畏途的人、一個把物質享受看得高於一切的人,怎麼可能有機會享受到閱讀的*呢?另外,我想閱讀的*也不能與職業攪和在一起,比如職業閱讀的人(編輯、校對人員、學生),在他們執行自己的閱讀任務時,快樂指數肯定是不高的。
與之相反,閱讀的*常常是與“休閒閱讀”聯絡在一起的。所謂“休閒閱讀”,一定不是讀學術書、讀專業書、讀課本、讀複習資料,多數是以看閒書(也包括報刊)為內容的,而且多是看自己感興趣的書,不會與自己的職業、與謀生有關;倒可能與閒情逸致、小資情調有關。當然,筆者無意否認那些為知識界、讀書界廣為看重的、學理深邃的宏文妙論,或者為政治家們所推崇的、振聾發聵的政治檄文的價值。讀那樣的文章,可能令自己擊節叫好,也可能令自己熱血沸騰,或者扼腕嘆息,但是,那種感覺與閱讀的*還不是一碼事,而且也不具有普遍性。
另外,許多時候,閱讀的*在閱讀行為實施以前就已經發生了。比如,我們很早就憧憬一本書,卻始終沒有得到。終於有一天,在某個小書店,或者在某個圖書館、某個朋友的書架上發現了它。當我們好不容易得到它以後,也許卻並不急於閱讀;也許會從容地找一個寧靜的夜晚,泡好茶,把檯燈的燈光調到最好,甚至把瓜子都準備好,再開始細細地品嚐那早已經憧憬的閱讀的滋味。這時候,“欣欣然”的感覺又怎麼不會是妙若神仙呢!
如果我們願意把尋找閱讀的目標比作尋找戀愛物件的話,那麼閱讀的過程便彷彿熱戀的過程。熱戀的感覺是甜蜜幸福的;而閱讀的感覺則是激動人心的,總之都有美妙的*發生。就閱讀的*而言,儘管可能早於閱讀之前便可以發生,但高潮仍然是在閱讀當中。張中行先生曾經有過“讀書明理”的妙論;其實讀書快樂不也正是所有讀書者極看重的收穫之一嗎?尤其是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隨著作品中人物的命運,而悲,而喜,而怨,而惱,這當是幾乎所有閱讀者的共同經驗。個別痴迷者,甚至將自己置身於作品的情境中而不能自拔。比如,閱讀《紅樓夢》的時候,一些痴情的少男少女們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當成了“寶哥哥”、“林妹妹”。所有這樣的感覺,顯然都是可以歸入到“閱讀的*”之列的。
閱讀還有另外一個很大的魅力,那就是*不會隨著閱讀的結束而煙消雲散。其實,閱讀*的延續性與旅遊樂趣的延續性是一樣的。旅遊者置身於美麗山水間,固然幸福無比。但旅遊之後的若干年,再次回憶起旅遊的情景,同樣會令旅遊者心馳神往;即使是那些當時被你認為是痛苦、糟糕的旅行,例如精疲力竭的登山活動、驚心動魄的探險活動,甚至於你可能在活動的當時嘲笑自己做了傻事——而事實上,在你以後的人生旅程中,這些經歷又都會化作美好、快樂的記憶,構成你幸福人生的一部分。閱讀又何嘗不如此呢?我們相信,在不少朋友的腦海中,都會保留一些快樂的閱讀記憶。特別是青少年時代美好的閱讀記憶,那是最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有的甚至可能銘記一生。我個人最深